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贺根生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6-13 6:2:27
电子信息化助广西蚕丝产业升级
 
如果“东蚕西移”,为广西蚕茧产量坐上全国第一把交椅带来了机遇,那么电子信息化技术系列成果,则在推进广西蚕丝向现代产业升级中起到了“助力器”作用。
 
在柳州自动化所,所长刘文峰告诉记者,该所研制生产的蚕丝深加工自动化控制技术已在广西许多缫丝企业推广使用,在推进广西桑蚕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上世纪90年代到“东蚕西移”初期,广西蚕丝质量多为2A至3A,缫丝加工技术落后,蚕茧多为外销。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状况,“十一五”期间,广西在全区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百万亩桑蚕优质高效和种养及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由柳州自化动所提交的“蚕丝深加工自动化控制研究与开发”项目被列入其中。
 
研究所经过多年努力,成功研发了缫丝煮茧机、缫丝机头索理绪汤温、电子清丝器等自动控制系统,缫丝生产信息化管理、生丝纤度自动检测、生丝机台产量计量统计系统,实现了缫丝生产“三化”,即缫丝加工、生产管理等关键生产过程自动化、关键设备数控化、生产管理信息化。从而降低了缫丝生产的能耗,节约了原料,提高了蚕丝产品的质量及生产管理效率。
 
煮茧温度调控,是缫丝加工的重要环节。过去,人工调控常因调节偏差或不及时,影响了生丝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现在,应用缫丝煮茧机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对煮茧蒸汽压力、各工段温度的自动调节控制,均匀煮茧,有效地提高了蚕茧蒸煮的质量。
 
2007年从浙江应聘到广西、正在所里洽商合作的宜州市金宜丝绸公司总经理徐光勤告诉记者,自从用了柳州自动化所的蚕丝深加工自动化控制技术成果,不仅产品质量大幅提高,一年下来还可为企业节约原料、水煤、人工费总计155万元。他从企业尝到的甜头中,深感电子信息技术在蚕丝加工生产中作用重大,现在他已成为柳州自动化所新产品的“推销员”和合作研发人员。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了解到,在电子信息化技术等创新成果的推动下,广西桑蚕的产业链在不断延伸,2000年以前广西蚕茧基本外运,本地缫丝加工企业只有15家。2010年,茧丝加工企业已达70多家,生产能力达23万绪,年产生丝1.82万吨。生丝的综合质量普遍达到4A至5A,部分达到6A。
 
(贺根生)
 
《科学时报》 (2011-06-13 B2 技术·产业)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