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何梦逸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6-13 6:2:27
一位“80后”科研人的“春天里”
——记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师刘勇
 
□何梦逸
 
他是三十而立却满载荣誉的“80后”。他皮肤偏黑,一张娃娃脸上架着一副大大的椭圆形细框眼镜,显得成熟稳重。他说话干练、字句朴实无华却又体现出严谨的科研精神,他学历丰富,先后在南昌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浙江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他,就是现任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刘勇。
 
漫漫求学路 浓浓科研情
 
2011年2月25日,南昌天气回潮,狭长幽暗的走廊里一片湿漉漉。在南昌大学机电楼四楼的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刘勇正在研究自己的项目。
 
“材料是所有工业的基础,只有材料性能提高,才可能为工业方方面面技术的提高提供支撑。而且当我们做出一种新材料时,会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
 
“我经常在想,我们总是在寻求改进非晶材料组织结构和物理性能的方法,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这种非晶材料本身作为增强物质呢?”2010年9月,刘勇申报的“非晶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成形机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供的21万元的资助。
 
据了解,这个立项选题新颖,全世界只有3个研究团队在做类似的方向,分别在法国、韩国和中国。它属于非晶材料的应用范畴,主要利用非晶的超塑性变形与传统铜合金结合,并进一步增强传统铜合金。其实,这项课题是刘勇在法国从事博士后研究时产生的想法。
 
硕士期间,勤奋好学、颇具科研潜力的刘勇受到导师杨湘杰的重视。惜才的导师劝导他要坚持考博士。带着导师的殷殷期盼,2004年,刘勇不负众望,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公费读博的资格。
 
在博士期间,刘勇采用了一种新的成分设计和合金强化的思路:原位自生准晶增强镁合金,研究了合金成分对准晶相形成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准晶相(I-phase)形成的合金成分范围,研究了不同准晶含量对Mg-Zn-Gd系合金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最终获得了挤压和热处理工艺优化参数,阐明了准晶增强镁合金的强化机制和变形机制。刘勇因此在2007年获得亚洲镁合金论坛Best Poster Award、Du-Bang Scholarship、全国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源于对科研的热忱,2008年5月,刘勇来到浙江大学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
 
“当时想换一个领域拓展自己的事业,进行全新的思考。当时用非晶增强镁合金,跟现在用非晶增强铜合金是相关的。”刘勇对新型镁基大块非晶复合材料展开潜心研究,设法引入第二相粒子增韧镁基大块非晶。最终,这项研究,申请到1项国家发明专利——“非晶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正是由于非晶增强镁合金这一课题,法国最高科研机构、全球三大科研机构之一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于2008年在全球招聘一位博士后(postdoc fellow)时,选择了当时年仅27岁的刘勇。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刘勇主要从事新型大块非晶复合材料设计及制备。工作期间的研究成果受到合作导师的高度评价,并已在第16届亚稳、非晶、纳米结构材料国际论坛(ISMANAM 2009)进行报道。
 
这些杰出的工作成果,使他至今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的相关学者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签订了国际合作协议,还获得江西省国际合作项目的资助。
 
真真向上心 事事主动为
 
刘勇在法国从事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他体会最深的是,凡事要主动交流。刚去法国,刘勇由于语言不通闹出了很多笑话。去法国的第一天,在房东家里要上厕所,灯没开。刘勇只能指指客厅的灯,再指指卫生间的灯,打手语解决问题。
 
“跟别人聊天的时候,我都要先上网查好要说什么,写单词递给他。他回答我,我听不懂,就让别人也写出来。然后再上网翻译成英文或者中文。”刘勇忍俊不禁地说起当时的窘迫。
 
后来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看书,跟同事主动交流。为了学语言,他还利用周末在一些老年俱乐部做义工,“他们会定期举行一些party,我想让他们教我说话。看到不会说的东西,就问怎么说”。
 
“在最后一次作课题报告时,我用法语做开场白,他们眼睛睁得大大的,我觉得那个时候他们开始对我刮目相看。”刘勇绘声绘色地说起当时的情景。
 
法国人认真、严谨的态度让刘勇感触良多。“在法国我收获最大的是:什么都要靠自己,要不断地学习。任何一个课题,方向迟早都会过时,只有把握国际前沿动态,跟别人合作沟通,才能不落后。”
 
从法国学习结束后,刘勇又回到了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作。
 
刘勇目前在南昌大学协助指导硕士生3名和博士生1名。他说:“我对自己什么要求,对学生也是什么要求。我们几乎每天见面,他们随时可以和我讨论,汇报课题进展。”对于学生来说,刘勇亦师亦友。机电工程学院2009级研究生张丽说,刘老师经常加班到晚上十点多,对我们的要求也很严格。
 
谈到自己的理想时,刘勇笑着说:“我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初中理想是出国留学,现在的理想是希望把这个材料做得更好。”
 
南昌的春天已经悄然离去,倾心于科研的刘勇,却刚走进了自己的春天里,那是充满希望与阳光的春天……
 
刘勇, 1980年2月出生,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法国CNRS博士后。主要从事先进镁合金设计及成型、非晶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制备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江西省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3篇,EI收录4篇,已被SCI收录论文引用48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研究成果获得2007年亚洲镁合金论坛Best Poster Award、201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青年优秀论文奖等奖励。现担任国际知名期刊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审稿人,在国内镁合金、准晶和非晶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
 
《科学时报》 (2011-06-13 A2 综合)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