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年有俊声 |
——记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室副主任黄春洪博士 |
□本报记者 徐立明 何文学 李珂
2007年,他28岁,已经是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的一名副教授,青年才俊。在网上,学生们称赞他知识渊博、谈吐幽默,说他下课后“像个大哥哥”。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执教经验还是教学成果,他都足够优秀。
作为一名生物化学研究者,他也是颇有建树:1979年出生的他,已获得国家专利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项,江西省教育厅课题1项,先后发现具有抗肿瘤、抗血小板聚集的蛋白/多肽2个。
他,就是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室副主任,江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黄春洪博士。
德艺双馨,在追随导师的路上
黄春洪师从中国药科大学的吴梧桐先生。每每谈起吴梧桐导师时,黄春洪总是流露出崇敬之情。
“德艺双馨,蔚然大家”,这是同学们对吴梧桐先生的评价。“成为一名授业解惑的教师,主要是受我导师的影响,从导师那里我感受到了做教师的荣誉感。我不敢说我能达到导师那样的境界,但是我会一直向他看齐,朝前努力。”黄老师语气中透着坚定。
由于工作认真、教学生动,黄春洪获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2009年,黄春洪指导的学生团队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二等奖,他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2010年,黄春洪又获得南昌大学“师德先进个人”的殊荣。
作为实验室的中坚力量,黄春洪感慨:“我们本科毕业后这十年来,南昌大学变化很大,校园环境、科研环境、人文环境不断优化,吸引着一批批高学历层次加盟。”在大学同学聚会时,黄春洪担当了母校发展的“讲解员”,心中满满的骄傲与自豪。
精业博学,在科学研究的途中
黄春洪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蛇毒蛋白质组学和蛇毒新药研究。“蛇毒,不再独善其身,而毒善天下”,黄春洪解释道:蛇毒不再是那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致命液体,而是抗凝血、镇痛、抗癌药物的重要宝库。炎症发生起始阶段,有一个关键的酶是人体炎症过程的“总开关”,这个酶和蛇毒中普遍存在的毒素酶结构相同。由此,黄春洪想到了蛇血清解毒蛋白很可能能够抑制炎症的发生,于是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令人欣喜。此外,蛇血清蛋白还可以被开发成广谱型抗蛇毒药,这相比于目前的抗蛇毒血清有更多方面的应用优势。
在另一个国家创新项目的研究中,黄春洪的科研小组还发现了一种“小肽”。这种“小肽”结构简单,合成方便,在抗凝血作用上效果明显。在用于防止肿瘤转移上,黄春洪也小有成就。现在他和他的团队已经申报国家专利,正等待着这种“小肽”在临床上为患者造福的一天。
一路向前,精彩每一个瞬间
黄春洪在多媒体教学上也卓有成效。就在2010年12月,他的网络教学课程被评为学校示范性网络精品课程,受到学校的表彰。这一网络课程,把教学场所从传统的教室拓展到显示屏前,学生可以在这里查找需要的学习资料、老师讲稿、实验数据,没听懂的或是想复习的,只要点击一下,就进入了网络第二课堂。
“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一世豪杰周瑜做了最美的赞誉。赣江之滨,南昌大学的校园里,一位年轻的教师,正站在三尺讲台上或实验仪器前,为生物化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正如歌中所唱,“我要一路向前,去精彩每一个瞬间”。
黄春洪,男,1979年出生,中国药科大学博士,现为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主要从事临床蛋白质组学,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与药物开发(生物制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项,江西省教育厅课题1项;参与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获国家专利1项,江西省级教改项目二等奖1项;指导大学生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国家二等奖。
《科学时报》 (2011-06-07 A3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