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张思玮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6-3 6:52:38
同一个世界 不同的梦想

 
图为湖北十堰网友syhjq于2009年拍摄的一幅留守儿童照片
 
美国著名的儿童研究专家朱迪思·维奥斯特认为:童年时对孩子的忽视、缺乏关爱和过早的与孩子分离,都会造成终身的伤痕……如果母亲在我们年纪太小、尚未有所准备、恐慌无助的时候离开我们,这样的代价,也许过于沉重。
 
□本报记者 张思玮
 
身心的煎熬
 
一年过去了,黄丽(化名)脸上凝重的神情依然印刻在梁月竹的心中。作为医疗卫生界的专家代表,首都医科大学安定医院儿科主任梁月竹教授参加了去年由中宣部、科技部等部门组织的“科技列车巴中行”活动,活动中她亲自来到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为全校师生作了一场“青少年心理干预知识”专题讲座,而与黄丽的相识便是在讲座之后。
 
“讲座结束散场了,她并没有走,而是看着其他同学快走光了,她才小心翼翼地走到台上,说要和我聊聊天。”梁月竹说看到黄丽的第一眼,就能明显地感觉到有一种压抑的东西封存在这个13岁小女孩的心中。
 
后来,通过交流,梁月竹才得知,黄丽就读初中一年级,属于学校的寄宿生,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每逢周末她都是回叔叔家过。一段时间以来,黄丽总觉得会莫名其妙的心烦,感觉生活没意思,还会有一种心结在心间——总担心父母在外面会出事情,偶尔还出现入睡困难、失眠的症状。
 
梁月竹告诉《科学时报》记者,这就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孤独无助,渴求亲情而导致的情绪障碍。“监护人更多关注孩子的饮食起居,并不会太在意孩子的心灵成长,尤其是隔代的监护人。”
 
而事实上,黄丽并没有与梁月竹交流太长的时间,她只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精神病。梁月竹考虑到黄丽心理的承受能力,并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告诉她有什么心里话要经常给父母写信、打电话进行交流。“我还特意地把医院的地址写在纸条上递给她,嘱咐她也可以给我写信。”
 
回京后,梁月竹并没有收到黄丽的信件,这一点反而让梁月竹更加担心。“每当看到留守儿童‘出事儿’的新闻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个小姑娘,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
 
对于黄丽来说,她的梦想就是能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
 
在边缘徘徊
 
或许,与黄丽相比较的话,6岁的莹莹显得更为幸福些。她出生在北京,从小便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现在在一所北京石景山区的私立幼儿园上学。聪明、可爱、懂事都可以在她的身上体现,但唯一与北京小孩不同的是,她的户口所在地是河北省定州市。
 
谈起明年就要上小学的事情,莹莹的母亲周女士告诉记者:“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实在不行就回老家。”
 
目前,周女士和老公租赁一个位于地铁旁的邮局报刊亭,这也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虽然来北京已经有8年多的时间,但是几乎没有去过北京任何旅游景点玩过。
 
“报纸每天都出,所以我们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周女士说,他们已经有6个年头没有回家过春节了。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然后在外工作一整天后,大概晚上10点才能回到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民房中。
 
而对于女儿莹莹的教育,周女士觉得一点时间都没有。就连花了100多元买来的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的书,都几乎没有给孩子讲过。
 
“早上把她送到幼儿园,然后下午4点多再接回来,这个时候也正是我们卖货的高峰时期。”周女士说,莹莹通常都是自己在邮局报亭周围玩耍,也认识了很多在地铁口摆地摊的人。
 
就在记者与周女士采访的过程中,莹莹从一旁跑着过来。记者试图蹲下与她交流,但她本能地跑到了妈妈身后,探出头说:“妈妈不让我和陌生人说话。”经过妈妈允许后,她才放松了警惕。
 
莹莹并不能清楚地记得幼儿园的饭菜,不过倒是能很流利地背出一两句唐诗,也认得简单的几个字,比如口、手、天等。而现在她最大的梦想就是,盼着爸爸能带她去趟动物园玩。
 
“爸爸已经答应我好几次了,都没时间去。”莹莹眨着眼睛对记者说。
 
其实,周女士也知道缺乏与女儿的交流,她只是想尽量地从物质上满足女儿的需求。“现在小学都要赞助费,多攒点钱吧,争取明年上个好点的小学。”
 
“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多的是需要心灵土壤获得滋润。”梁月竹说,如果从小家长都不注重对孩子的心理关注,问题就会越积越深。而一旦等到出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时,多数都到了晚期。
 
除了父母缺乏与孩子的交流之外,梁月竹还特别提醒国内离婚率的持续上升,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带来了各种心理问题。几乎每次出诊的时候,梁月竹都能遇到几个因父母离异而导致孩子精神出现障碍的患者。
 
据WHO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问题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了国际15%~20%的平均水平。在我国3.4亿青少年儿童中,有近1/5的孩子正在遭受着心理煎熬。
 
梁月竹特别提醒,当一个孩子的表现和他所受的教育、年龄和曾经的经历极其不相符合,同时给自己带来痛苦或给别人造成痛苦的时候,这就需要看看儿童精神科的医生。让专业医生判别孩子该得到何种适切帮助。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现在,周女士尽可能地想办法把女儿莹莹留在身边,但是她心里非常清楚的是,即便是莹莹在北京读了小学、中学,也终究还要回老家参加高考的。而河北省的高考与北京市的高考执行完全不同的政策,使用的教材几乎完全不同,这也是周女士现在犹豫不定的事情——到底莹莹是先在北京这里读书,还是一开始就回老家上学。
 
或许莹莹也会成为下一个“黄丽”,印刻上农村的留守儿童的痕迹。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4000多万人。
 
一项由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李强等人所作的研究,通过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着重分析了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2010年《经济学(季刊)》上,结论显示:仅母亲外出及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生病或患慢性病的概率较父母均在家的儿童分别增加2.76%和3.82%,增加幅度分别为51.69% 和71.54%。
 
“但是仅父亲外出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不显著。”李强说,可以说在儿童的身体健康方面,母亲的作用要比父亲更重要。
 
那么,又该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身心问题呢?
 
李强告诉《科学时报》记者:除了为农村的儿童提供较好的医疗环境,给予农民一定的带薪探亲的机会,让外出的父母能有更多的时间回家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感情上的交流之外,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剥离附着在户籍上的相关福利,才能降低农民工携带孩子到城市打工的成本,从而使得儿童与父母有更多的机会生活在一起。
 
《科学时报》 (2011-06-03 B1 科学与健康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