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冯志伟 郑胜水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5-22 20:12:31
“解读”乌骨鸡的人
——记南昌大学青年教师田颖刚
 
□冯志伟 郑胜水
 
“当大家都在仰望星空的时候,必须有人脚踏实地工作,而我希望在浮躁的尘世中淡定下来,做点实实在在的研究。”
 
现在已经在南昌大学中德食品工程中心工作的田颖刚,谈到当年选择到南昌大学攻读博士的经历,说了这样一段话。
 
读博期间,田颖刚每个月只能领到307元的助学金。那是2004年,田颖刚的孩子刚刚上幼儿园,家中陷入了“经济危机”。
 
不过,“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对于科学研究的热情”,他的研究生乔娟娟说。
 
从2005年开始,田颖刚开始系统地研究乌骨鸡有效成分及其活性功能。“这个课题是我的导师谢明勇教授定下来的。他是我非常尊敬的导师,可以说,在南昌大学读博士和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导师的魅力吸引了我。”
 
2006年,在美国化学学会(ACS)夏季年会上,一份关于乌骨鸡富含高效抗氧化物质“肌肽”的研究成果被专门推介介绍,并被国内外多家媒体、网站转载。
 
在西方,“肌肽”是一种被人熟知的营养补充剂,而在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它是一种抗氧化能力最强“肽”,而田颖刚的研究成果表明,乌骨鸡的“肌肽”含量比普通鸡高2~3倍。可以说,该项研究成果对推进我国和江西特有资源优势——乌骨鸡的转化利用和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是田颖刚在乌骨鸡研究方面的牛刀小试,当然,田颖刚并不满足于这些,他追求的是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2009年,他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乌骨鸡黑色素降解产物抗胰岛素β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并在同年以第二完成人的身份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泰和乌骨鸡补血功效组分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2010年,田颖刚又申请到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乌骨鸡黑色素的降解及其结构片段的分离和鉴定”。目前,他已在国内外发表了乌骨鸡营养与功能相关科学论文20余篇,他所在的团队在乌骨鸡研究方面在全国可以算发表论文和获得成果最多的团队之一。
 
他们一系列的研究发现,让人们可以透过严谨科学的视角去重新认识乌骨鸡的滋补、药用功能,初步改变了人们对乌骨鸡只知其“益”,不知其“理”的现状,为今后高效利用乌骨鸡资源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在这一系列丰硕的成果背后,则是他高强度的工作——短暂的休息时间,几乎没有节假日。田颖刚被家人“抱怨”把家当成宾馆。
 
不过,田颖刚很享受这份工作:“南昌大学的食品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有着良好的学术氛围。尤其是我们学校投入巨资建设的国家重点食品实验室,为我们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田老师是一位知识面非常广泛的老师,他除了对乌骨鸡,还对其他江西的特色资源有着一股研究热情。”张盼这样评价他的导师。
 
的确,田颖刚的研究方向并不仅仅局限在乌骨鸡方面,在南昌大学的支持下,他陆续对多种江西特产进行了研究,在2009年,他主持完成了一项以“车前子”为研究对象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
 
“我不求名、不求利、不求权,只是希望在这个让自己开心的岗位上不断探索。”田颖刚真诚地表达着他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田颖刚,男,1972年1月生,博士,副研究员,执业中药师;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作为第二完成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在乌骨鸡方面有一定研究。
 
《科学时报》 (2011-05-23 A2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