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孙殷望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4-17 21:4:18
庄严吾校 永葆青春

 
□孙殷望
 
诞生于千年皇权即将崩溃之际,与谋求共和的辛亥革命同庚;坐落在茫茫东海与苍苍西山之间,与横遭洗劫的“万园之园”相邻。
 
始建至今,春秋百度,历沧桑巨变,顺时代潮流,为民族振兴,担历史重任。百年校史,似可三分:一曰崛起,二曰探索,三曰攀登。若一言以蔽之,则可借蒋校长之著名概括:“三阶段,两点论。”
 
建校之初,因“退款办学”曾遭诟病。继而蓄力待发,迅速崛起,后来居上,跻身世界名校之林。三十八年风雨岁月,政局频变,国事纷争,更遭日寇入侵,崛起之路何其艰辛。然庄严吾校,始终志存高远,刚毅艰卓,奋发前行。
 
最可敬西南联大,八年耕耘,三校携手,共立奇勋,国难时尽显丹心铁骨,战火中锻造民族精英。从清华学堂到国立清华大学,10任校长各有建树,贡献最大者当属任职17年的梅贻琦先生。教学方针一脉相承,以“培植全才”、“德智体三育并进”为核心;学术研究广博精深,以提倡自由探讨之风气和致力古今、中外、文理会通而闻名;整个学校则以名师云集、英才辈出、人文日新、学术超群而著称。更有校徽、校训、校歌、校旗、校色、校花之精心设定和爱国学生运动革命传统之形成,显示着清华大学所特有的风格、超凡的魅力和宝贵的精神。
 
清华的崛起,既令国人骄傲、兴奋,也受到国外学界的关注、好评,“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的赞誉即为佐证。
 
新中国成立,新时代来临。清华大学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办学新路的征程。从解放初期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对学校教育进行初步兴革,到通过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的转型;从以“学习苏联教育经验”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革命以及随后的调整整顿;从受“左”的思想影响造成的点点遗憾,到十年“文革”留下的累累伤痕,跌宕起伏的探索之路同样艰辛。
 
然庄严吾校,始终自强不息,勇敢坚定,在曲折中谋求发展,在探索中稳步前进,在调整中注重提高,在磨难中奋起抗争。蒋南翔校长励精图治十四载,带领师生员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推动学校建设阔步前进。在“学苏”中坚持自主办学,强调结合国情校情;学科布局高瞻远瞩,一批尖端技术新专业率先建成;探索新路取得重大突破,确立了“以教学为主,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办学方针;“出人才,出成果,出产品,出经验”的巨大成就,为建设新中国立下卓著功勋。
 
蒋南翔教育思想及其在清华的实践,成为这一段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赞誉:清华是“英才摇篮,科技重镇”;世界公认:清华是“中国工科教育的最高水平”。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刘达校长受命赴任。率先冲破“两个凡是”的禁区,坚决平反冤假错案,拨乱反正,各项工作迅速转入正轨。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方针,清华大学迎来大发展的最好时机和环境,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步进军。在党委领导下,四任校长带领各自团队接力攀登。
 
35年的不懈奋斗,预定目标逐步接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模式从多科性工业大学向“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华丽转身;学科布局规模宏大,十大门类异彩纷呈,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特色鲜明;人才培养建成完整体系,注重“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济济师群春风化雨,佼佼学子竞展才能;科学研究实力强劲,纵横合璧,涉猎广深,累累硕果凸显“顶天,立地,树人”;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科学园区繁荣兴盛,物质条件显著改善,管理改革不断推进,今日清华之办学实力、水平和效益,均大幅提升。1994年制定的“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攀登计划,前两步目标已基本实现,2020年“总体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任务,有信心如期完成。
 
美丽的清华园,是百年校史的见证。她像母亲的怀抱,温暖的家庭。校园景色如诗如画,校园风物教化育人。一片片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建筑群,荟萃中西,贯通古今,是庄严吾校历史的脚印;一个个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纪念设施,寄托思念,饱含深情,是庄严吾校文化的传承。
 
荷塘月色陶冶情操,闻亭钟声催人奋进;近春园曾沦为“荒岛”,印记着当年的国耻;清华英烈纪念碑铭刻着为国捐躯者不朽的灵魂。“三一八断碑”久荡着韦杰三烈士临终的呐喊;王国维纪念碑镌留着发人深省的碑文。
 
“行胜于言”的校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崇尚真理、科学、民主、团结和注重实干、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及“爱国、成才、奉献”的责任感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自觉性,构成了特有的“清华传统”和“清华精神”,体现了庄严吾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莘莘学子,受此薰陶,潜移默化,纯净心灵,为人为学,受益终生。美丽的清华园,人杰地灵,她入选全球最美的校园,堪称“洵是仙居”,“都非凡境”;她永远是清华人的精神家园,不论何时何地,总是魂牵梦萦。
 
百年清华校史,伴随时代风云,紧系民族命运。留下了诸多经验教训,宝贵财富,启迪后人。母校百年华诞,清华学子普天同庆。
 
从历史走向未来,又开始新的征程。庄严吾校,定将继续科学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开创新局,谱写新章,向更新的高峰攀登。光荣的清华传统,伟大的清华精神,定会代代相传,因时出新。基于此,庄严吾校,与日月同光,与天地同寿,定将兴盛久远,永葆青春!
 
(作者系清华大学电机系1961届学生)
 
《科学时报》 (2011-04-18 A2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