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李邦河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4-14 21:54:44
大力减负:不能再等待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邦河
 
目前,“小时累死,大学玩死”的现象普遍。“累死”,快乐何在?“玩死”,何以成才?对于造成这一怪现状的罪魁祸首——大学前负担过重,我们再也不能坐视,必须亮剑了!
 
减负的口号已减了多年,为何不见成效?本发言试探之。
 
人生是马拉松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阻碍减负的理论屏障。对于短跑,对于以考上好大学为最高目标的人,此言不错。但考上好大学就意味着成才,否则就不成才吗?错!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短跑。在起步阶段拼力争第一,决非马拉松的良策。
 
成才的时间律
 
玩于学前 淘气是儿童的天性,玩是学前儿童的天职。在淘气和玩中成长的儿童,才能快乐,勇敢,善与人处,坚忍不拔地去跑马拉松。华罗庚小时是“顽皮王”,在贪玩好奇中孕育着探索精神。反之,不用说靠牺牲玩而人造的神童,即使是有幸成功的真神童,如果儿时缺乏与同龄人玩的锤炼,性格体格也往往不如普通人。
 
立壮志于十五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华罗庚说:我初二方知用功。许多有成就的人都认为,立志大约在初二。上完小学没拿到毕业证,初一数学还补考及格的华罗庚,一旦立志就势不可挡。
 
识真才于三十 为什么“二十的才子”会成为“三十的庸人”?因为人们对二十岁,不要求有创新、实绩。于是,各类考试、竞赛的优胜者,堪称才子。而真才要有成就。就科研而言,只有离开了最后的老师——博士导师,会自己提出问题,继续创新的,方为真才。故需等到三十左右。
 
知大师于四十 大师者,应是某一方面公认的国际领军人物,更需历时弥久。只颁给四十岁前的数学家的菲尔茨奖,其获奖者也大多在三十五岁以上。
 
创新者的特征
 
会提出问题 要学得透,必得在学中不断提问题。要创新,更得会提问题。即使研究别人的好问题,也得在解决策略上提出新问题。
 
会自学 创新之才,不论是自学的,还是科班出身,都一定会自学。否则,离开老师就会止步。创新者的知识,十有八九源于自学(包括主动的请教,听演讲等)。
 
当前的中小学,海量做题,种种培训,与以上两点完全背道而驰。
 
唯有减负,才能造就真才
 
幼儿园减负,孩子们才有时间在玩中度过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作好马拉松的准备。
 
唯有减负,充满活力和好奇的中小学生,才有时间去自学科普读物、四大名著、武侠小说、名人传记等等,发展仰望太空,俯看大地的想象力,激发起提出和探索自然、社会问题的雄心。有雄心的学生,一旦进入大学(管他是否名牌),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去钻研向往已久的高深学问,就有可能成为杰出人才。
 
唯有减负,才能强壮国民
 
学前缺少与同伴玩耍交流,而在封闭环境中培养长大的人,常可从眼神和动作上识别。
 
唯有减负,才有足够的课余时间,特别是在没有课外辅导班培训的周末和寒暑假,去从事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锻炼出强壮的体魄。好身体不仅对马拉松征程上的各类杰出人物至关重要,而且也是整个国民朝气蓬勃、生活幸福的源泉。
 
唯有减负,才有更多青少年玩足球,“野蛮其体魄”,我国足坛上才会猛士如云。
 
唯有减负,才能城乡公平
 
幼教、培训等,在农村都不可能。减负后,只学最基本的,城乡差距就小。乡下的孩子能吃苦耐劳,这是决胜马拉松的要素。公平,必会出更多杰出人才。
 
减负的原则
 
幼儿园寓教于玩,不考试,不留作业。小学减到只要上课认真听就能学好;中学减到自习课加晚上稍加复习就能完成作业。
 
减什么?
 
把英语请下神坛 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太多,挤压了语文和历史等。中文水平普遍下降。写不好作文,用英文写作、演讲能好吗?中学作文不好的人,很难再提高。而英文则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且越有需要效率越高。英文是工具,作文是才华。
 
与奥赛断绝关系 在正规的学习和考试中,把奥赛类的题完全赶出去。
 
当然也还有别的要减。但如果做不到以上两点,则莫谈减负。
 
保证减负的利剑
 
要切实减负,必得着眼于:考什么?
 
变3+ 为2+ 鉴于英语不具备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基础性,应将其在高考中降到与历史同等的地位。英语重要,难道事关爱国情怀的历史不重要?又,作文太重要了,应提升其权重。
 
禁考大纲外的题 无论升学还是平时考试,决不让教学大纲外的题入卷。如果违反,必严处之。唯有这样,才可免去家长之苦,不用送孩子去培训那雕虫小技。最基础的,才是最有用的。
 
保证减负的长策
 
要使减负变为校方和老师的自觉行为,必须否定以升学率评优的急功近利。评学校,包括大学,要看三十岁后的成才率,四十岁后是否出大师。
 
成才的人,都感恩于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老师。这是对老师的真正褒奖,也应是评判老师的长远依据。
 
优秀的老师,应该宽容尚未懂事的淘气孩子,善待差生,不扼杀可能晚成的大器。
 
只有视学生为马拉松选手,减负才能长远;学生才能在宽松的环境中,各立其志,快乐成长。如此,则人幸甚,国幸甚!
 
《科学时报》 (2011-04-15 B1 科学与文化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