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张赋兴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4-5 21:55:23
保护鸟类:人类的神圣使命
——第二届国家动物博物馆“爱鸟周”在京启动
 
□本报记者 张赋兴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家里养了两只鹦鹉,它那美丽的羽毛和弯曲的喙吸引了我。从那时起,我就对鸟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日前,在国家动物博物馆举办的第二届国家动物博物馆“爱鸟周”暨庆祝全国“爱鸟周”30周年大型活动上,北京八十中学学生陈实满怀深情地讲述了她与鸟儿之间的深厚感情,打动了在场的听众,博得了阵阵掌声。
 
系列活动激发人们护鸟热情
 
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动物博物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中国科学院天地生科学文化传播中心承办,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动物园、北京观鸟会、自然之友观鸟组协办。
 
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李志毅代表主办单位向来宾致了欢迎词。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光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德华,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华宁,以及青少年代表陈实分别发言。
 
嘉宾发言中指出,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同时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护鸟类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在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保护鸟类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是人类的神圣使命。“爱鸟周”活动的开展,对于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爱鸟周”系列活动自2010年4月2日开始启动。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将举办科普讲座、观鸟活动、专场讲解等一系列与鸟类保护有关的活动。而《飞羽瞬间——第二届中国国家地理“飞羽瞬间”野生鸟类摄影作品展》、《北京动物园翠鸟摄影作品展》等摄影作品展,已作为活动的组成部分,于3月15日率先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开展。展览将持续到4月15日。
 
“爱鸟周”源远流长
 
据了解,我国的“爱鸟周”活动始于1981年,最初是为了保护迁徙于中日两国间的候鸟而设立的。
 
1981年,国务院在批转林业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鸟类保护执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请示》文件中指出:“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的宝贵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这项资源,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对科研、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建议在每年的4月至5月初确定一个星期为“爱鸟周”。在“爱鸟周”中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和保护鸟类的活动。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于1982年确定了各自的“爱鸟周”。
 
1992年,国务院又在《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中,将“爱鸟周”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进一步强化了“爱鸟周”的地位和作用。
 
1983年3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鸟类保护、开展“爱鸟周”活动的通知》。文件中决定:为具体贯彻国务院的指示,市人民政府采纳中国动物学会的建议,决定每年4月1日至7日为北京市“爱鸟周”。
 
2010年4月,国家动物博物馆第一次成功举办“爱鸟周”活动,今年是在国家动物博物馆举办的第二届“爱鸟周”活动。
 
国家动物博物馆致力于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爱鸟周”活动中,学会用科学的态度爱鸟护鸟,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国家动物博物馆将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尤其面向青少年,以及广大的鸟类爱好者举办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力争为飞翔的鸟儿创造更蓝的天空。
 
保护“妮妮”:中学生在行动
 
“爱鸟周”活动的主旨之一是向社会公众传播爱鸟、护鸟的意识和知识。青少年学生是这一目标的重要对象。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陈实作为青少年代表,向听众详细介绍了她和她的同学们观测、救助和保护北京雨燕的具体工作。
 
北京雨燕隶属于雨燕目雨燕科,外观呈流线型,是著名的食虫益鸟。同时,也是唯一一种以“北京”名字命名的鸟类。
 
作为奥运福娃“妮妮”的原型,北京雨燕引起了北京八十中学师生的重视。在毕业于中科院动物所生态与生物保护中心的王众老师的带领下,陈实与她的同学们成立了“北京雨燕观察活动小组”。
 
她们发现,近年来,人们在修复古建筑、仿古建筑时搭建脚手架、挂上防雀网,致使大量北京雨燕无法安家。同时,伴随着越来越多水泥、玻璃为主体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北京雨燕落脚安家的地方越来越少。
 
2008年,小组成员借助于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分析,并通过对颐和园、正阳门、大钟寺、北大等处的巢址样方对照认为,限制北京雨燕种群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缺少适宜北京雨燕建巢的环境。
 
在“妮妮”走进千家万户时,北京雨燕的数量却大大减少。2003年公布数字显示,目前北京雨燕仅剩3000多只。
 
陈实曾经救助、饲养过两只北京雨燕,并将其放飞。“在前门将其放飞时,看着它窈窕的身影划过头顶,像是在告别,抒发不舍的眷恋,盘旋一圈后,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渐渐缩成一个黑点消失在天边。远远地看到几只雨燕在空中飞舞,它们长大了,回到了它们自己的家……”至今,雨燕飞走时的情景仍然深深地烙刻在陈实的心里。
 
怀着对北京雨燕的深厚感情,陈实代表“北京雨燕观察活动小组”向所有参加“爱鸟周”活动的来宾们发出了倡议:
 
北京雨燕是北京的标志性动物,是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鸟,与人类关系密切,应该加以重点保护。北京雨燕观察活动小组将通过明确北京雨燕目前详细的分布状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招引路线,从而扩大北京雨燕的种群数量。
 
此外,2009年7月15日正阳门进行灯光改造,架设脚手架和安全网,估计有70多只北京雨燕幼鸟未能离巢。因此,陈实呼吁相关管理部门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也能保护好我们的“妮妮”。
 
《科学时报》 (2011-04-06 B3 地方 综合)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