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研是生活的一部分 |
——记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罗丽萍 |
□冯志伟
或许科研在这位38岁女教授的生命中已经成了一种惯性,像血液一样渗透进每一丝血肉。
罗丽萍是在生物食品科学岗位上工作近20年的教授,采访前我曾在心中把她定位为“科研超女”,但我发现,这个代号或许更适合那些刚刚踏入科研生涯而拼力奋斗的女生。对于她来说,汗水和疲惫早已经是家常便饭,她早已经不是凭借勤奋来支撑自己的科研事业,而是把科研事业作为了习惯。孩子都已经13岁的她,可以这样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工作,着实让人感到惊讶。
为了研究被废弃在田间的薯藤综合利用价值,罗丽萍开始干起了“养白鼠”的事业。2005年大年初一,她便匆匆跑进实验室,为的就是照顾自己的白鼠:换水、加饲料、喂药……从初一到初五,本该休息的她,和白鼠度过了这段“美好时光”,放弃了走访亲朋好友的机会。这个有60只白鼠陪伴的春节,罗丽萍过得不一般。
“有时候,我感觉那些白鼠十分亲切,毕竟是我一手‘带大’的。”令人兴奋的是,最终的研究成果表明:薯蔓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有降血脂作用。她在《南昌大学学报》、《食品科学》上,发表了多篇相关课题的论文。
“养白鼠”只是一个插曲。其实无论什么假期,罗丽萍总无法在家中休息,或是整理自己一学期以来的科研数据,或是挑几份专业英文文献资料阅读。不仅如此,罗丽萍总是“硬逼着”硕士生大量查阅外文资料,这应该是她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就养成的习惯。
许多科研文献难以找到,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她,为此不得不常与人打交道。“都多少年没联系的同学了,为了文献还是得硬着头皮去联系”,不过也正是如此,才把渐渐疏远的关系拉了回来。
在阅读上百篇文献后,凭借自己的敏锐感觉,她有了关于对蜂胶研究的初步设想。
然而在第一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时候,具体程序不知道该问谁,她没了谱。“学校很重视科研工作,科研处也积极协助,还开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大会’,对我们的申报书进行指导,给我们这些只懂科研的人带来了不少帮助。”说到这,罗丽萍不无感激。
申报成功后,学校还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学校为我们的科研项目提供了50%的配套,这在别的学校是不多见的。”罗丽萍的一项科研项目申报后获得了36万元的国家经费支持,而学校还配套了18万元。
为了帮助罗丽萍更加专心地投入研究工作,学校只给她安排了两门课程:生态学、细胞工程学。不过,就是在这不多的课程中,作为教授的她却吸引了多位本科生在南昌大学成为她的硕士生继续深造。
现在,她主持着两个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而3年大量精力的投入没有白费,关于蜂胶的研究,她已经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蜂胶挥发性成分、蜂胶原胶和胶囊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HPLC测定中国蜂胶醇提物、水提物化学组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有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已经发表了3篇SCI学术论文。
罗丽萍不是科研超女,她只是在享受着早已融入她生活的一部分——科研。
罗丽萍,女,教授,1972年7月生,四川宜宾人。江西省(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主持两项国家基金及10余项省、厅级项目,发表核心及以上论文30余篇。获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
《科学时报》 (2011-3-29 A2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