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张虹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3-28 6:52:1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与英国TMO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推动燃料乙醇产业化
 
□本报记者 张虹
 
3月17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迎来了英国TMO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研发总监Steven M Martin博士、英国Sinoside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人蒋亚琛等人的访问。这次访问最终达成了皆大欢喜的成果——三方签署了旨在燃料乙醇微生物、化工中间体、耐热酶、单细胞蛋白质等诸多方面展开联合项目研究的“合作框架协议”。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所长吴宁、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海研究员、吴中柳研究员、刘晓风研究员等参加了会谈。
 
谈起这次合作,赵海感触颇多。合作开端于2009年。当时,赵海曾随国内考察团一起去英国考察生物能源方面的工作,对英国TMO公司在纤维素乙醇产业化方面的项目非常感兴趣。
 
据了解,英国TMO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于2002年由科学家Anthony Atkinson创立,总投资3500万英镑,主要从事生物燃料乙醇生产研究开发,研究领域涉及嗜热微生物代谢改造、广泛化纤维素原料预处理、酶解工艺和加工生产装置开发等。2008年自主拥有的示范工厂投产,年设计产能达到4000吨纤维素乙醇。目前为止,研发总投入已超过5000万美元,并获得欧盟及英国贸易工业部的资助。
 
在这次考察中,赵海也对英国TMO公司有了初步了解。据他介绍,以前,英国TMO公司的发展重心主要是美国市场。后来,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日益稀缺以及中国快速发展对能源的强劲需求,英国TMO公司越来越看好中国市场,希望将该公司的先进技术带到中国。此后,英国TMO公司与不少中国大企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却一直未获得实质性的合作进展。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赵海的回答解答了记者的疑问:一方面,英国TMO公司的相关技术还不完全适应中国的国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深入研发,而这并不在该公司的考虑之内——他们更希望由中国企业完成这项工作。另一方面,中国不少企业还没有建立研发中心,即便某些公司建立了研发中心,由于时间短,技术积累不足,也难以承担这项工作。
 
于是,英国TMO公司的目光转向了中国的科研院所,而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最终被该公司选为合作伙伴。其实,国内作纤维素乙醇方面研究的科研院所并不少,该公司为何选中了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据赵海介绍,该所自“八五”开始就承担了纤维素乙醇方面的相关研究,也是国内第一个承担纤维素乙醇国家项目的研究所,在这方面的积累较为深厚。近年来,他和他的研究团队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部相关项目、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项目以及四川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取得了丰硕成果。此外,他们还一直关注、追踪国外的相关技术。而最重要的一点,该所的相关研究团队对产业化非常重视,用赵海的话来说“具备产业化思维”。他们不仅仅关心实验室里的数据,更关心在产业化过程中这些数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用工程思维来考虑产业化问题。而这更符合英国TMO公司的期望。
 
此外,赵海和他的团队不仅仅关注纤维素乙醇领域的技术,还关注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比如白酒酒渣的利用、新型水生能源植物研究等。这令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与英国TMO公司谈技术合作时更加有发挥空间,更能发挥双方优势。
 
会后,Steven M Martin博士一行在赵海、吴中柳等人的陪同下,考察了该所公共实验技术中心和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并参观了两栖爬行动物科普馆。
 
《科学时报》 (2011-3-28 B4 企业·合作)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