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包晓凤 李惠钰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3-14 6:34:25
生物农药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访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所副所长邱德文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所副所长邱德文
 
□本报记者 包晓凤 □李惠钰
 
中国是一个多虫害的国家,农作物产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药的施用。据“十二五”规划预测,2011年全球农药需求量为128万吨,2015年将增加到168万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将为5.6%。农药确实对保障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相当一部分化学农药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产生了一定的风险。
 
日本共同社曾经报道,产自中国的青菜经检测发现,农药残留超标程度竟达到日本《食品卫生法》规定标准的42倍,农药残留危害不可小觑。
 
近几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无公害、无污染的生物农药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农药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潮流。面对生物农药的崛起,植物病毒和农药生物学专家、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邱德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科学施药 杜绝隐患
 
《科学时报》:近些年来,“农药”已成为老百姓的敏感词汇,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屡见不鲜,您认为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邱德文:一谈到“农药”人们可能就会想到“污染”,其实这是对农药的一种误解,农药为农业的增产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民为了提高产量,过分依赖农药,在农作物收获前不允许施药的禁用期内违规施用农药,以及对一些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磷酸酯类农药或其他聚酯类农药长时间的单一施用,造成环境污染、害虫猖獗及有害生物抗药性的产生,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和社会公害。如果农民能够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规则,将施用、强度、技术这几个环节科学地结合起来,完全可以减轻甚至避免污染。
 
《科学时报》: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是否也是食品安全的隐患?
 
邱德文:其实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有机合成的化学农药就已问世,给植保工作带来革命性变化。化学农药分为剧毒农药和低毒农药,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农药大部分还是剧毒农药,对农产品安全、环境污染及农药残留会有一定影响。面对剧毒农药造成的各种安全隐患,国家已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限制剧毒农药的使用。2002年,农业部审议并通过了《农药限制使用管理规定》,2006年又发布了《关于农药禁用或者限用的有关公告》,停止受理甲拌磷等11种高毒、剧毒农药的新增登记等。可以说,剧毒农药未来将会彻底被农药市场所淘汰,而环保无污染的生物农药以及绿色低毒的化学农药将成为农药领域研究开发的重点。
 
生物农药 异军突起
 
《科学时报》:您刚才提到生物农药成为农药领域研究的重点,现在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开发也已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和高科技发展计划,那您能否解释一下什么是生物农药?
 
邱德文:生物农药主要来源于自然界中存在的、对农作物病虫害具有抑制作用的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比如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转基因生物、害虫的天敌等。生物农药就是这些天然物质经过筛选、测试、分析、发酵、繁殖和制剂所获得的生物制品。由于生物农药对人畜安全以及与环境相容性好,已经逐渐成为农药领域研究与开发的主流与方向。
 
《科学时报》:请简要介绍一下我国生物农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邱德文:我国生物农药经过近30年的发展,总体来说,生物农药产业在我国已基本形成,产品开发初具规模,并且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化经验,在生物农药的资源筛选评价、遗传工程、发酵工程、产后加工和工程化示范验证方面也已自成体系。
 
目前,我国开展农业生物农药研发的科研和开发机构已达100多家,专业研究队伍2000多人,研发水平与世界水平相当,其中发酵技术处于世界前沿。全国约有260家生物农药的生产企业,国内生物农药登记的品种100多个,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品种有BT杀虫剂、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病毒类农药、真菌类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其中在市面上主要推广的井冈霉素、BT(素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一批我国自主创新的生物农药新品种已在农作物上大面积使用,年产量占全国生物农药总产量的90%,年销售额高达3亿元人民币。由于产品质量高,大部分已出口国外,这也是我国生物农药已成规模的典型代表。
 
综合防治 联手共赢
 
《科学时报》: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区别在哪里?生物农药具有怎样的优势?
 
邱德文:化学农药是一种神经毒剂,化学防治就是通过施药来刺激害虫的神经,使得害虫神经极度兴奋、失去控制力直至死亡,这种神经毒剂同时也会对人、畜造成危害。而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是通过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控制,针对性强,对人、畜及水生生物比较安全,这也是两者的区别所在。
 
生物农药最大的优点是与环境相容性好、易降解,因为生物农药的活性成分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极易被日光、植物及各种土壤微生物所分解,因此对生态环境影响小,而化学农药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容易在土壤中形成残留,难以降解。生物农药绝大多数无毒副作用,选择性强,不杀伤害虫天敌,同时还具有循环利用、低碳排放、有效防止害虫抗药性的增加等优点。
 
《科学时报》:您刚才谈到生物农药的各种优点,那未来生物农药能否取代化学农药?
 
邱德文:虽然生物农药凭借各种优势逐渐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但未来取代化学农药还是很困难的。因为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相对缓慢,就农民的用药心理而言,希望施用农药后药到虫除,而生物农药通常7~10天后才能见效,因此难以适应农业生产快速除虫的需要。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农药都是无毒安全的,中国的有毒植物就有1000余种,比如一种植物农药鱼藤酮,对鱼的毒性也很高,对人类的健康也会产生威胁。因此在使用农药的时候,应当采取综合防治的原则,只有结合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各自的优点,才能更有效地保证农作物稳产丰收,不受害虫的侵害。
 
为产业发展“诊脉开方”
 
《科学时报》: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邱德文:我国生物农药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商榷之处。首先,由于生物技术的兴起和过分渲染,使生物农药市场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许多非生物农药产品被冠以生物农药、绿色农药、环保农药的名称,生物农药市场不够规范。其次,我国生物农药的创新及研究开发与产业脱节,研发单位只重视学术水平,而对产业链上的中游和下游的研究不重视,因此科研结果不能完全符合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作为市场主体的生产企业多数为小型乡镇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生产装备和技术落后,产品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质量也不稳定,商品的剂型化程度较低。
 
《科学时报》:要更好地加快生物农药产业的发展,您有何建议?
 
邱德文:要想加快生物农药的发展,国家的政策扶持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制订我国生物农药产业中长期指导性规划,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一体的组织形式的运转。其次要制订法规限制农药污染的农产品上市,严格执行上市农产品化学农药残留量检查,用行政手段来引导生产者使用无公害生产技术。最后,建议国家应该成立单独的生物农药市场管理的权威机构,引导和扶持生物农药产业,促进生物农药产业规模化,通过市场机制和计划调控相结合的手段,重组、合并一些生物农药企业,形成生物农药大集团,提高与国外农药企业的竞争力。
 
《科学时报》 (2011-3-14 B2 技术·产业)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