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潘丽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3-14 6:34:25
何金海在东亚季风研究中获重要进展

 
□潘丽
 
东亚季风系统是全球气候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流系统,受其影响,我国夏季旱涝等气候灾害频繁发生,而冬季则经常遭遇寒潮、冰冻雨雪灾害,引起巨大经济损失和重大人员伤亡。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严重的大范围旱涝气候灾害已造成工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996年,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联合南京大学开展的“东亚季风多尺度变率与我国旱涝机理研究”在国家攀登计划“南海季风试验”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启动,致力于深化对东亚热带季风和副热带季风本质的认识,为东亚季风监测预测提供新方法,进而推进对我国旱涝分布及其年代际转型的成因认识,为我国东部气候预测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作为项目负责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何金海在本项目中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攀登计划“南海季风试验”第一课题,发表论文18篇(含专著1本),其中包括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影响因子1.674)等国际SCI及国内权威期刊论文12篇,在东亚季风研究领域留下了扎实探索的脚印。在长达10余年的时间里,他同杨修群教授、徐海明教授合作,并带领王黎娟、吴志伟、朱益民、祁莉等课题组成员稳扎稳打,大胆探索,通过对东亚夏季风建立、季节进程、年际和年代际变率的多尺度特征和机制以及我国旱涝形成机理的研究,对季风研究的发展和旱涝预测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提高季风预测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并荣获2010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获得了东亚夏季风建立特征和本质的新认识,发现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建立早于南海夏季风,两者的建立和撤退特征有显著不同;确认了亚洲热带夏季风建立的首发地,指出亚澳大陆桥对流活动是南海夏季风建立的触发机制;揭示了印度半岛对亚洲热带夏季风建立进程的作用。
 
——揭示了东亚夏季风季节和季节内进程及其雨带推进的新特点。揭示了亚澳季风区大尺度水汽输送的季节转换中各个关键时段的演变特征;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存在双脊线结构;提出了东亚季风雨带推进过程存在“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的新概念;发现了江淮梅雨存在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的经向非均匀分布特征。
 
——提出了南海季风监测的新方法,揭示了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特征及其机理。提出了与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密切相关的南海季风监测和定量化表征东亚夏季风的新方法,被用于国家级气候中心的监测业务。发现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化主要表现为偏南风的强弱和向北推进的纬度,并通过副热带高压经向移动的年际变异影响雨带的南北位置;指出了影响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的基本因子;揭示了东北冷涡对江淮梅雨的影响机制。
 
——揭示了东亚夏季风和我国旱涝年代际变率的特征和机理。揭示了东亚夏季风和汛期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相互作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指出了影响东亚夏季风的海温关键区存在年代际转移现象;阐明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与东亚季风及我国旱涝年代际转型的联系规律;揭示了PDO作为背景态对ENSO-东亚季风年际变化关系的调制作用。
 
该项目成果主要是在“南海季风试验”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重点项目,一项面上项目)的资助下完成的。“南海季风试验”项目首席科学家丁一汇院士和李崇银院士对该项目的实施给予了亲切指导,并对相关课题任务的完成表示肯定和满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大气科学处的领导也对项目任务的完成给予了有力支持。该成果在包括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影响因子1.674)、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Chinese Sciences Bulletin、Science in China等在内的国际SCI学术期刊以及《气象学报》和《大气科学》等国内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主要论著42篇(其中国际SCI论文13篇、国内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28篇、专著1本)。主要论著在中文数据库中被引用786次(他引715次),其中31篇被25种国际SCI刊物引用157次(他引131次);10篇代表性论文被SCI和中文期刊他引274次(单篇最高他引77次),专著被他引127次。
 
由于在学术上的重要进展,项目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有关东亚夏季风的建立特征、季节和季节内进程及雨带推进的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学者分别发表于Journal Climate(影响因子3.55)、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影响因子2.893)、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影响因子2.744)、International Journal Climatology(影响因子2.61)、Monthly Weather Review(影响因子2.267)等15种国际SCI期刊中的论文他引47次,中文期刊他引267次。有关南海季风监测和定量化表征东亚夏季风的新方法、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特征及其机理的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学者分别发表于Journal Climate(影响因子3.55)、Journal Geophysical Research(影响因子2.953)、International Journal Climatology(影响因子2.61)等15种国际SCI期刊的论文他引42次,中文期刊他引276次。有关东亚季风和我国旱涝年代际变化的形成机理的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学者分别发表于Journal Climate(影响因子3.55)、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影响因子2.744)、International Journal Climatology(影响因子2.61)等19种国际SCI期刊他引57次,中文期刊他引284次。
 
实际应用是对科研成果的最好检验,“东亚季风多尺度变率与我国旱涝机理研究”以其实际效果表明了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项目对东亚夏季风建立特征及其本质的新认识已应用于上海市气候中心的短期气候预测中,并在长三角地区夏季风建立和汛期降水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上海市短期气候预测业务水平;项目揭示的东亚夏季风季节和季节内进程及其雨带推进的新特点,为江淮地区汛期降水预测业务提供了有效的分析依据,提高了预测准确性,在为江苏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防汛抗旱决策建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提出的南海季风监测和定量化表征东亚夏季风的新方法应用于国家气候中心季风监测业务;揭示的东北冷涡对江淮梅雨的影响机制应用于国家气候中心月尺度气候趋势预测业务,在我国南方汛期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揭示的“东亚夏季风和我国东部旱涝年代际变率的特征和机理”,在我国气候预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科学时报》 (2011-3-14 A6 人物)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