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王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3-14 6:34:25
大地耕耘者
——记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唐启源
 
□王辉
 
“农业科研更多的是公益性研究,培养面向农业生产的学生更要无私奉献和付出。”作为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生导师,时任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的唐启源教授有着独有的朴实与真诚,兼具农学家与教师双重身份的唐启源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淡定与从容,简洁的言辞一语道破了他多年来为之奋斗不懈和辛勤耕耘的工作:科研与教学。
 
埋头苦干成于创新
 
“作科研就要埋头苦干,就要把成果作出来。”唐启源先后参与和主持包括国际合作、“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省级重大、以及企业横向等各类20余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先后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及其它省级以上科技奖项6项,发表论文80余篇,多次获得嘉奖或记功。
 
种子产业中,水稻浸种型种衣剂的研制与包衣一直是系列种衣剂研究的难题之一。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2008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水稻浸种型种衣剂”是唐启源和所在科研团队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实现了浸种条件下成膜与药效关键性技术的突破,在国内专业技术领域居于领先水平,项目投入使用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科研紧密结合生产和服务农民是湖南农业大学的特色之一。继参与的“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课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及“水稻产业化优质高产高效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后,唐启源针对农村轻简化生产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研究并主持申报的“水稻快速清茬免耕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获得2004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的超级杂交稻 “三定”栽培技术通过了以袁隆平院士为专家组长的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除科研外,唐启源还担任了“香之然”米业有机水稻生产和“乌山贡米”农民合作社的科技顾问,直接参与产业服务。
 
科研面向生产并追踪国际前沿,唐启源参与了包括稻田玉米、提高氮肥利用率、绿色超级稻等多项国际合作研究,并与美国、加拿大、国际水稻所的科学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他的试验田和实验室,得到了国际同行的指导和称赞,并首次在国内从太阳辐射利用入手研究了超级杂交稻的产量潜力及增产机理,论文很快被作物栽培的国际权威刊物Field crops research接受发表。
 
朴实无华甘为人梯
 
“能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超过我,那才是我最快乐的事情”,谈到自己的学生们,唐启源下意识地提升了语调,作为湖南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带头人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点领衔人的唐启源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与尝试,学生下基地是他培养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执教25年来他耕耘不辍、桃李满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他毕生的追求和对学生最大的期望。
 
无论科研实践还是学理著述,浮华名利面前,他多是隐身幕后,成就弟子,彰显一名学者的气度与风范。唐启源就是这样致力于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在岗位上默默耕耘,用言传身教为国家农业科教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努力、尽着一份职责,作一份贡献。
 
无私奉献心系“三农”
 
为了提高南方稻田粮食产量潜力,唐启源主持独创了稻田春玉米“双控双增”超高产栽培配套技术,2008年、2009年稻田春玉米、晚稻一年两熟粮食亩产分别突破1400公斤和1500公斤。
 
在导师邹应斌教授的指导下,他们以物化产品研究和开发为基础,并结合水稻生产的特点和需要,研究形成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轻省高效栽培配套技术,已累计推广近千万亩。
 
唐启源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从未有片刻松懈,在这场个人利益与社会公益的博弈中,他选择了后者,“为‘三农’多做实事,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使我们农村变得更新,农业变得更强,农民变得更富,这才是我最大的心愿和期盼。”
 
《科学时报》 (2011-3-14 A6 人物)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