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孙琛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3-8 7:14:35
如何保证下一代成才?
 
教育历来是全国两会主要关注话题之一,因为它事关每个家庭、寄托国家希望。2011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两个教育话题——“虎妈”严苛教育和高校自主招生,可以让我们以更全面的视角审视中国的教育问题。
 
国家的持续发展有赖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后者从人的角度来看是创新型人才的高度集成,而我们的年轻人投身社会时是不是人才、创新性怎样,完全取决于学校和全社会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同时,国人基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认知对教育投入巨量钱财和精力,到底对子女的素质和情感带来什么影响,是否已构成教育领域版“中国模式”,尚需深刻的调查研究。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指出,高考制度的改革直接牵动着基础教育的神经。在山东这个人口大省,中学生需要付出艰苦的应试训练,努力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但张志勇呼吁回归素质教育,期望大学以鲜明的个性和招生自主权,引导高中、初中、小学办学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实现各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
 
全国人大代表王玉芝指出,我国很多家长为让子女“将来幸福”,让他们从小参加各种辅导班,导致孩子“现在不幸福”。目前小学、初中和高中硬件基本上没什么区别,但软件越来越差,如课外活动逐渐减少、对个人兴趣的鼓励越来越少、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应试压力越来越大等,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环境逐步减少。
 
统计显示,中国2亿多名中小学生中,参加过相关学业辅导的超过63%,而中国家庭开支的三分之一用于教育。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是:高投入一定能保证高产出吗?如果不能,我们还需要什么?(孙琛辉)
 
《科学时报》 (2011-3-8 B1 大学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