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立明 游尤 范若云
“我很平凡,早上和爱人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后一起去实验室,晚上7点下班回家,一个星期工作六天。”看似简单的生活让年轻的邱建丁教授感到满足。和爱人一起做实验、搞科研,教书育人、奉献社会——谈起这些,藏不住的温馨和幸福从邱建丁的笑容中溢出。这份源自心中的浓情令人欣羡:简单平凡,才是最美。
邱建丁是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分析化学学科带头人。2006年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07年入选“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7年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入选“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计划,担任“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分析化学研究会”组委会委员。
邱建丁任职于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主要从事生命分析化学、化学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现阶段,邱建丁专攻特殊浸润性智能纳米生物传感界面的构建及应用研究,包括设计和构建外场(光、热、磁、电、化学等)作用下具有浸润性智能调控的三维纳米生物传感界面体系;采用电化学、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和谱学技术研究外场作用下离子和电子在仿生界面的转移机理,以及生物分子在仿生纳米界面上的固定化、生物活性变化的调控机制;发展界面电化学新技术、方法和理论,揭示生物活性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化学本质,实现目标分子的识别与检测。近期,他还开展了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位点预测分析的研究,积极筹建了“南昌大学生物信息学查询平台”网站(http://bioinfo.ncu.edu.cn/),把自己的科研团队在蛋白质翻译后磷酸化、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位点预测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在共享平台上,方便同行的专业模拟与检测等研究。
本科毕业于南昌大学的邱建丁对2005年与昌大再续情缘依然记忆犹新。当时,邱建丁应南昌大学邀请回母校工作。“我在两天之内就和学校签下合同办完了手续,能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我感到幸福”。
南昌大学以实际行动兑现了求才若渴的承诺,不仅给予了各方面的关怀,并在很短时间内就为邱建丁创建了优越的实验室。
短短几年里,邱建丁夫妇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就成功申请到4项,由他主持的科研项目已达十余项,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南昌大学对科研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比如,学校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5的科研经费配套拨发,这样的支持力度在全国‘211大学’中是极少有的。如此一来,我们的科研经费就更充足了,为开展更富有创新性和深入性的科学研究准备了良好的经费条件”。“南昌大学综合实力的增强离不开我们每位老师的努力工作,每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才能推动我们学校的快速发展”。
真切的微笑是邱建丁对现状的满足,也是对未来事业的信心。笑容里饱含的是他对教育岗位的职守,也是一位科研人员对科学事业的挚爱,更是一个梦想者对未来的笃定。
邱建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在南京大学和日本北海道大学从事了三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分析化学和化学生物信息学,包括设计和构建外场作用下具有浸润性智能调控的三维纳米生物传感新体系;模拟生物膜功能体系,构造智能化微纳流离子通道系统;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位点预测分析研究。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53篇。
《科学时报》 (2011-2-28 A2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