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孙兆扬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2-20 21:43:31
“灰色技能”流行曝露了什么?
 
□孙兆扬
 
又到一年求职高峰期,“户口、外貌、酒量、驾车技术、家庭背景”这些并非始于今年的就业“潜规则”浮出水面,堂而皇之地进入公众视野。有的单位招聘包括酒量、斟酒动作、舞姿、仪态举止及是否晕车都列入考察范围。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连生肖、姓名也成了招聘条件。“隐性就业壁垒”已经成为大学生求职路上人尽皆知的秘密,成为大学生就业路上的“拦路虎”。林林总总的“隐性就业壁垒”让大学生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为了使自己更快地融入社会、给自己求职时增添“砝码”,一些大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将培养“灰色技能”当成求职前的“必修课”,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所谓灰色技能,主要指的就是一些大学生为了能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毕业前专门修习《厚黑学》、喝酒唱歌等技能。也指某些企业要求毕业生具备的诸如喝酒、唱歌、搓麻将、打牌等有特殊要求的技能。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298人参与),70.7%的人认为在职场竞争中具备“灰色技能”很重要,其中20.0%的人表示“非常重要”。受访者中,64.6%的人表示自己具备“灰色技能”。
 
调查还显示,超九成人(91.5%)坦言,身边存在刻意培养“灰色技能”的人,其中49.4%的人表示身边这样的人“很多”。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重视“灰色技能”?调查中,72.4%的人认为这是“人情社会”的必然结果;65.4%的人认为原因是当下“酒桌上谈生意”现象普遍;41.8%的人表示,这是职场竞争激烈所致。值得注意的是,41.2%的人认为,不少人重视“灰色技能”源于应试教育无法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36.8%的人表示,应聘者所获证书缺乏含金量,使得企业看重“灰色技能”。
 
“灰色技能”的流行曝露了实用功利主义价值观念的盛行、世俗社会的焦躁和大学“社会教育”的缺位。
 
“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关注于现实生活,不作纯粹的、抽象的思辨,也不让非理性的情欲横行,事事强调‘实际实用实行’”。“重人事关系,重具体经验”。近代以降,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更是让国人对实用主义顶礼膜拜、深信不疑。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到“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话语权争夺再到“科玄论战”的人生观论战,实用功利主义的魅影在历史的迷雾中不断隐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社会的不断形成,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正朝着合理的方向转型,社会结构的弹性、开放性和异质性正不断增强,对社会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既有正面进步因素,也带来负面的消极影响。传统实用功利主义作祟,使整个社会陷入躁动不安的浮躁中,价值信仰缺失,人际关系淡漠,功利、享乐利己思想严重,道德滑坡等等,这些消极思想因素映射到大学校园,使大学精神引领社会功能日渐式微,不仅无助于杰出创新人才培养,更带来了“价值理想的实用化”,使当代大学校园面临严峻的“价值信仰危机”,诚如有大学生曾这样不无感慨地写道:“我们所经历的改变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中成长的人所不可比拟的。社会的急剧发展、竞争的急剧上升,让我们还没有走向社会就感到了社会的压力……大量的外来文化、生活方式、道德行为准则也给我们带来了难以抗拒的冲击。”大学生学习动机日益社会化、工具化,学习追逐目标愈益结果化、实用化。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依次是“实用课程”、“专业课”、“实验课”和“思想政治课”。对实用功利的极端追求便酿成了今天“灰色技能”的泛滥。
 
“灰色技能”的流行,从另一方面凸显了大学“社会教育”的实为式微和缺位。当前,大学教授不愿或不屑与社会推崇的诸多不良“灰色技能”进行“正面交锋”,往往采取“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躲避现实主义策略,面对社会现实存在的不良现象,往往含糊其辞、语焉不详,这使得大学本应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塑造的功能作用有日渐式微之势。同时,在社会大环境的裹挟下,受应试主义的戕害,大学越来越只注重知识技能的灌输与传授,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人的心理教育和社会教育。当代大学生不仅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相关的良好功能性能力、自我管理的良好适应性能力,更应具备适应不同领域的可迁移能力。在可迁移能力方面,很重要的培养便是对信息选择甄别、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培养。而大学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和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却严重缺位了。
 
“灰色技能”这个不良社会风气的产物,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小觑。当前,包括“灰色技能”在内的不良校园“亚文化”在大学生中间还存在一定市场。如果任由学生按照所谓社会技能去“自觉”、“自发”地培养,不仅不能养成真正的技能,不利于青年的健康成长,还会导致校园不健康“亚文化”的流行泛滥,酿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莫让“劣币”驱“良币”!若让“劣币”日益占据市场,“良币”消失遁形,教育将走向尴尬的囧途!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大学必须积极行动起来,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以“灰色技能”为代表的不良校园亚文化无处遁形,用大学精神引领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引导大学生摒弃“走捷径”的想法,扎实练好内功,积极迎接社会挑战!(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科学时报》 (2011-2-21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