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雷泓霈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2-13 21:54:40
“973”项目以官为本是科研浮夸风
 
□雷泓霈
 
1月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973”首席科学家七成头衔带“长”。2010年11月底,某高校理工科教授赵庆明(化名)像往常一样打开网站看科技新闻,一条转载的消息吸引了他的目光:在科技部刚刚公布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年启动的172个项目前两年预算安排和2009年立项的107个项目后3年预算安排中,几位重点高校校长赫然在列。赵庆明教授经过多方调查、统计发现,科研经费向“长”字派倾斜。在这份279人的名单中,现任行政领导近210人,包括高校校长、各学院院长,科研机构所长,公司副总裁、总经理、总工程师等,占总人数的近75%。
 
“973”项目成了高校领导和行政长官的天下,不能不让人忧心。在中国,只要挂上“行政领导”的招牌,就意味着有忙不完的应酬、干不完的行政事务。这就是所谓的“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可仍有众多领导成了“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难道这些领导有“分身术”?当然不是。其实,这就是科研行业司空见惯的事情,项目需要跑,科研基金需要拉关系,让领导成为首席科学家之后,就能成为重要的“公关招牌”,为自己谋求更多的科研资金。而且,资金的多寡可能与首席科学家的行政分量有重大关系。本来应该按照科研团队能力、科研实力来分配的科研资金,就这样成了“行政寡头”的附属品。所以,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说:“科研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科技经费使用的效率还不高,助长了一些浮夸的风气,不利于学术道德的建设,也不利于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的激发。”
 
当我们以一种“抢劫”、“创收”的心态来对待科研资金的时候,以一种漫不经心、疲软、功利的姿态对待科研的时候,我们还能得到创造性的科研成果吗?科学的翅膀捆上功利黄金,还能轻盈高飞吗?“部分科技工作者对现行评价体系的不信任感和挫折感相当强烈”,是很有道理的。
 
近日与博士老同学谋面,他在某高校教书,他很忙,忙什么呢?忙着跑项目,搞课题。他说,“上课不挣钱,搞课题才挣钱”,很多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可以开成发票,按照科研经费报销。他说,很多课题一看就知道没有什么价值,但还得硬着头皮上。大家都在套取国家的科研资金,却不能为科技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利有力的支撑。这应该就是目前科研行业潜在的浮夸风,很多项目,因为行政干预太厉害,已经让科研规律成了“行政化的丫鬟”,已经让科研价值大打折扣,失去了起码的创造原创力。
 
据报道,“973”项目是具有明确国家目标、对国家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旨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提升我国基础研究自主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为未来高新技术的形成提供源头创新。如此一个国家级别的项目还成了行政领导的“唐僧肉”,其他地方性的科研项目就更不用说了。整个就是“行政领导一统科研资金”啊。
 
要想让科研发挥真正的创造活力,只有打破科研体制的行政化,科研资金行政化。一切科研行为,按照科学规律和科研规律办事,而不是按照行政规律办事情。让科研的归科研,行政的归行政,公平分配,科学分配。尤其要发挥学术共同体作用, “学术的评价、学术的标准、学术上的分歧,所有学术上的问题只有依靠学术共同体才有可能得到解决”,想方设法调动科研人员敬畏科学、信仰科研的积极性,而不是成为“行政奴隶”,上述状况才有望得到改变。
 
《科学时报》 (2011-2-14 B1 中国生物产业)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