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潘希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2-13 21:54:40
人工增雨雪效果明显 尚待进一步探索
 
本报讯 中央气象台监测数据显示,2月9日至10日8时,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气象干旱区大部出现降雪或雨夹雪。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介绍,立春之后,我国暖湿气流开始活跃,水汽条件较好。此次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位置偏北,为气象干旱区带来了良好的降水条件。各地气象部门适时开展的人工增雨(雪)作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副主任王广河介绍,在中央财政人影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下,2月9日至10日,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组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等地采取跨区域联合作业。截至2月10日12时人影作业信息统计:共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12架次,飞机累计作业飞行面积达14.99万平方公里。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787次,发射增雨炮弹6448发、火箭2197枚,燃烧烟条1875根。作业影响区普降小雨雪,部分地区达到中到大雪。
 
气象专家提醒,此次降水有效降低了城市火险等级,有利于山西、河南、山东南部、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冬麦区的土壤增墒,对缓解上述大部地区旱情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旱区土壤干层厚度较大,此次降水过程不能对旱情起到完全缓和作用。各地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保墒、防冻,确保冬小麦后期安全越冬。
 
据悉,针对此次气象干旱情况,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抗旱气象服务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精神,部署抗旱气象服务工作。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要求各相关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当前旱情、灾情发生发展态势,进一步强化旱情的监测会商预报预警,强化抗旱保丰收气象服务,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开展跨区域飞机与地面立体化人工增雨(雪)作业,还要加强与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形成抗旱保丰收的合力。
 
专家同时指出,人工增雨(雪)作业需要一定的云和降水条件。受目前科技水平的限制,都还做不到晴空条件下“人工造雨”。气象部门正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加强旱区人工增雨(雪)作业条件分析和预报,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加大人工增雨(雪)作业力度,提高作业效果。
 
据了解,人工增雨(雪)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一种新的途径。现代人工增雨(雪)活动开始于1946年,目前全世界每年有30多个国家开展这项工作。而人工影响天气是一项发展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科学技术,其科学基础已被大量的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研究和外场试验所证实。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大量人工影响天气科研和外场试验成果的积累,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目前已趋于业务化,其作业方法已多种多样。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人工影响天气当前仍处于边研究、边试验、边应用的阶段,尚有一些科学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和解决。(潘希)
 
《科学时报》 (2011-2-14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