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李惠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0 7:24:40
项目 成果
 
项目一:棉花组织培养性状纯化及外源基因功能验证平台构建
 
“棉花组织培养性状纯化及外源基因功能验证平台构建”专项技术使我国首次在国际上建立了以田间活体棉株叶柄为外植体的棉花成熟组织培养高效再生技术体系与高分化率材料选育方法。
 
该项专利技术,通过叶柄组织培养,从中棉所24、中棉所27、冀合312和中091等4个品种中筛选出叶柄分化率在100%的棉花组织培养“纯系”20个,其无菌苗下胚轴分化率均能达95%,并建立了稳定的组织培养体系。利用稳定的组织培养体系,筛选出3类适宜该体系的高效转化载体,其中pBI121/131载体的转基因植株阳性率达76.4%。以此载体转化棉花“纯系”下胚轴,其转化率达32.9%,与定向筛选前的材料相比,是原来的2.88倍;若转化叶柄,其转化率为51.8%,与定向筛选前的材料相比,是原来下胚轴转化率的4.5倍。该项目每年可转化验证外源基因160个左右,建立了我国基因验证技术平台。
 
“外源基因功能验证平台”所获得的基因功能信息,可使上游单位有针对性地改良和优化相应的候选基因,淘汰没有价值的基因,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创造了一批转基因材料涉及到抗棉铃虫、抗蚜虫、抗黄萎病、纤维品质改良、耐旱等重要性状,部分转基因材料已交育种家应用。
 
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生物技术室研究员李付广等人主持完成,目前已获得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二:用于2型糖尿病防治的专利新药—太罗
 
由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等单位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太罗”是目前最好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
 
研究人员在运用药物分子设计理论对罗格列酮母核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之后,经过无数种试剂和方法试验,发现罗格列酮内酰胺键上的氢呈现微弱的酸性。根据这一新发现,研究人员合成了全球唯一的罗格列酮钠盐,并对其进行了专利保护,“太罗”就是在抗糖尿病药物马来酸罗格列酮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并取得成功的创新药,打破了跨国制药公司对该类产品的垄断。
 
有关专家认为,现有的糖尿病药一般只有降血糖一种功能。而“太罗”作为最新的胰岛素增敏剂,却有四种功能,即减少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降低血糖,阻断、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太罗”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控制血糖波动也很稳定,副作用极小,对正常血糖没有降低的作用,不会造成低血糖的危害。更重要的是,“太罗”没有饮食时间的限制,可以和所有类型的糖尿病治疗药物联合用药,准糖尿病人和新糖尿病人也可单独服用。
 
用于2型糖尿病防治的专利新药—太罗是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由太极集团投资,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并由太极集团独家将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糖尿病专利新药。该产品已入选《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
 
项目三:环境友好型肥料的制备技术与应用
 
“环境友好型肥料的制备技术与应用”项目针对缓/控释肥包膜材料难以降解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发明了新型无残留低成本缓/控释肥包膜材料、制备工艺与装备;针对工业有机废弃物处理成本高、难以利用等问题,发明了制备有机肥的关键工艺和核心装备;针对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前处理困难的问题,发明了简捷高效的处理工艺;针对微生物肥料效果差和吸附载体资源受限问题,开发出微生物肥料新菌株和替代型低价吸附剂,实现了肥料高效化和工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环境友好型肥料创制的技术发明主要有四点:第一,发明了无残留低成本缓/控释肥包膜材料和中微量元素新型螯合剂,筛选出微生物肥料新菌株。第二,发明了缓/控释肥、有机肥和螯合肥节能、降耗和减排新生产工艺。第三,发明了肥料生产核心设备。第四,创制出缓/控释肥、微生物肥、有机肥和滴灌肥等新型肥料产品52个,明确了其作用机理和效果。
 
发明新工艺是提高工农业有机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的关键,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资源化利用可农用工农业有机废弃物为目标,通过“环境友好型肥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能够有效促进肥料产业节能减排、农业生产节本增效、保证粮食安全和环境友好。
 
项目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刘兆辉主持完成,该技术已在国内外400多家肥料企业应用,生产出各类新型肥料560余万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4.6亿元。
 
项目四: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
 
针对我国水稻抗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技术体系和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技术体系尚未建立,抗病种质、基因、品种匮乏等突出问题,“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研究成果有效克服了此项难题。 该项目提出了灰飞虱非嗜性和抗生性鉴定、强迫饲毒与集团接种相结合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方法,研制了室内与田间相结合的水稻条纹叶枯病鉴定技术和指标,首次建立了规模化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技术体系,并对10977份水稻资源进行了抗条纹叶枯病鉴定,筛选出高抗种质212份。项目还挖掘和标记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QTL,创建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技术体系。同时,选育系列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实现了南方粳稻区的快速应用。
 
从2000年开始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国南方粳稻区大面积流行,每年损失约45亿元,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危害。该成果有效解决了南方粳稻区长期受条纹叶枯病威胁的难题,有力地促进了水稻生产的发展,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可持续性农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项目由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9所高等院校共同研究的成果。目前,此项目已获得新品种权7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
 
(据国家奖励办网站,整理:李惠)
 
《科学时报》 (2011-01-10 B2 技术·产业)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