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龙九尊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8-29 21:10:36
规划大同小异 发展内容相似 基地重复建设
我国生物产业面临同质化竞争
         有些省份作规划真是‘规划规划,墙上一挂’,更可恼的是,他们连自己家底都不知道就叫我们去作规划,提建议。
□龙九尊
 
“我们外部竞争压力非常大。” 电话那头的声音压得有些低沉,“东边省份的投入比我们大,西边省份的资源比我们多,我们省的生物产业两边受挤压。”
 
接电话的是北方某省发改委的一位官员,接受采访前,他刚刚和专家们会谈完毕,本省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我们也注意到了各地发展内容有相似的现象,在新规划中我们更强调从区域实际出发。”上述发改委官员说。
 
苗头很明显
 
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迅猛。随着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动,各地开始风起云涌,遍地开花。
 
记者所作统计显示,自2007年我国发布“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之后,至少有16个省份发布了本区域的生物产业规划或者促进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即将步入“十二五”之际,各地正忙于编制相关的发展规划。通过咨询各省发改委规划部门,记者获悉,至少有7个省份将发布生物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
 
“我们国家目前体制是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已经形成了人们的一种共识:如果政府要发展哪一块,大家可能就蜂拥而上。”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永安接受采访时说。
 
张永安说,政府主导的经济,大家都来争切蛋糕,往往都忽视了资源优势、特点、发展的规律。“目前的规划看起来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是生物制药、新能源这些。各个省区都把生物制药作为它的支柱产业,基本上都成了同一的模式,同质性比较大。”
 
记者所作的统计表明,在全国16个省份的生物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或者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中,有11个省份将“生物医药”作为首要的发展重点。此外便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等,与国家层面的规划如出一辙。
 
武汉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的某负责人对记者坦承:“现在很多区域同质化发展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大家都以生物医药作为重点的发展方向。”
 
山东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告诉记者,山东功能糖城内也存在一些同质化的现象,不过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干预措施。
 
德州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侯生杰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仅现在有这种问题,其实之前我就发现了这个情况。”他说,很多新上报的项目,“无论是原料还是最终产品,都没什么区分”。
 
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
 
武汉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某负责人分析说,这种同质化发展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会导致资源的过度竞争,造成资源的浪费。”
 
清华大学教授曹竹安接受采访时说,如果全国各地都挤在同一条“跑道”上,“就像现在我们的小孩似的,只有上小学、中学、大学才是唯一出路,这样大家的压力都特别大”。
 
上述发改委官员对记者分析说,由于全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生物产业链条以及合理的区域分工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省生物产业的成长发育。
 
然而,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薛领教授看来,生物产业发展区域同质化的利弊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
 
“首先,未必会产生区域同构。”薛领在电话里说,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很多的细分产业,每一个细分产业的需求、内容都有很广阔的空间,很难说一定是同质的。
 
“即便是同质,有什么不好呢?”薛领分析说,“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同班同学不都在竞争吗?大家学的课程不都一样吗?同质才逼着你去创新和差异化。否则也锻炼不了这个产业、锻炼不了这个行业、也锻炼不了这些企业。”
 
“区域同质在我看来并不是坏事。它的正面效应不见得比负面效应小,或者说正面效应更大。”薛领说。
 
针对区域产业结构同质会导致资源配置重复的论调,薛领回应称,在市场经济中,有很多产业自身的选择,优胜劣汰都是靠竞争出来的。
 
薛领认为,像生物产业、新能源等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地方转型升级的一个方向,转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政府在做什么。
 
“比如有资本家来投资新能源,你完全可以欢迎它来嘛,政府一定要说我这个地区一定发展什么高分子材料或者生物医药吗?不见得。发展哪个产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这个地区的政策环境和智力结构有利于各类产业的发展。”
 
薛领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扫除一切不利于产业升级的制度障碍,创造一个有利于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
 
构建合理区域分工
 
即便薛领称区域产业同构发展未必不好,但是大多数专家对此依然充满了担忧。“从本省资源优势出发,彰显特色”成为大多数专家的共识。
 
“在下一个五年,我们主要整合生物产业资源,避免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上述发改委官员说。
 
武汉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的某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各地应该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做自己擅长的领域。“特别在细分领域中,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该负责人说,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把生物农业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另外,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生物服务(外包)也是发展重点。
 
“这是发挥我们武汉地区资源、技术、智力特点和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的一种策略。”该负责人说。
 
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曹竹安教授说,主要是要结合当地资源来做。“如果你靠海,你就结合海、水产、藻类这些来做,农业大省可以结合主要农产品来做。主要看你有什么特殊的原料。”
 
摸清自己的家底后,就要认认真真作好产业规划。一位多次参与地方产业规划的专家对记者直发牢骚:“有些省份作规划真是‘规划规划,墙上一挂’,更可恼的是,他们连自己家底都不知道就叫我们去作规划,提建议。”
 
张永安说,要避免区域同构,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对生物产业集群进行整体的布局,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
 
目前,我国以基地为载体的现代生物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昌林近日对媒体表示,我国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三大区域性创新中心。
 
北京拥有全国31.9%的医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41%的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医药产业规划、政策制定、监管中心全部在北京。
 
上海方面,中央研发资金的约20%投往上海。它还有良好的融资环境、众多的跨国药企中国研发中心、健全的中介服务体系,技术优势明显。
 
广州—深圳,中央研发资金约15%投在广东地区。它有15个生物种质资源库,特色中药资源和海洋天然活性成分资源丰富。此外,市场容量巨大,医药物流体系发达,比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潜力巨大。
 
王昌林说,我国还初步形成了专业特色优势。如上海是医药研发与服务外包,北京是研发服务、生物育种,广州是干细胞、生物医学工程,德州是糖工程与生物化工,南宁是非粮生物质能源,青岛是海洋生物,通化是中医药,深圳是医疗器械,昆明是地道药材,长沙是生物农业。
 
曹竹安表示,在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基础上,还要注意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现在简直是性命攸关,做不好这两个方面,要想做到可持续根本就很难了。”
 
《科学时报》 (2010-8-30 B1 中国生物产业)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