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陈欢欢 张巧玲 潘希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5-23 22:17:6
保障性住房向绿色建筑迈进
 
□本报记者 陈欢欢 张巧玲 潘希
 
在西班牙的马德里有这么一栋经济适用住宅:由知名设计师设计,外形新颖美观,内部节能舒适。
 
这就是2010上海世博会马德里馆“竹屋”的原型——这座位于马德里市以竹子为外部装修材料的住宅楼有88个房间,设计师同时也是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西班牙馆的设计师。
 
“竹屋”在覆盖整个建筑的竹制百叶窗后面是长廊式相通的阳台。这种设计一方面避免阳光直射进室内,起了夏天隔热、冬天保温的作用,同时也能隔音,并给了住户一个半开放的起居空间。
 
马德里馆的工作人员向《科学时报》记者介绍,政府希望通过这栋建筑改变公众的固有观念、向公众介绍:政府在建造经济适用住宅时,对建筑的质量、设计的创新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绿色建筑究竟是现代建筑还是未来建筑的争议一直未有定论。日前,《科学时报》记者在采访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获悉,上海市将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崇明岛开发和旧城区改造等项目中推动绿色住宅走入百姓家庭。
 
建设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韩继红表示:“保障性住房更强调技术的性价比,而不一味追求高端技术,因此会率先实施部分技术体系。相信这个推进的过程会很快。”
 
在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上海市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确定的建筑节能示范城市,在建筑节能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04年9月在闵行区建成并开放的“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称得上是上海市展现建筑科技发展水平的最佳实践成果。该建筑获得了我国第一个绿色建筑三星标识,也是我国第一栋绿色建筑技术集成示范楼。
 
位于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沪上·生态家”就是以此为原型设计建造的,并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可谓2.0升级版。
 
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韩继红介绍道:“沪上·生态家”所展示的绿色建筑技术中70%能够立刻推广应用,如LED在室外照明中已普遍,而2009年也有一款室内LED射灯进入市场;另外30%能够在未来5~10年中推广应用,如小型家用燃料电池技术还不完善。
 
华东设计院建筑创作所所长、“沪上·生态家”设计负责人杨明表示,由于技术都是成熟的,并不存在能否推广的问题,难题在于设计能否将技术组合运用。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瞄准了绿色住宅的开发,也有一些企业瞄准了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如远大公司在远大城内完成了10栋建筑的节能改造;万科同零碳工厂——世界第一个零碳排放社区贝丁顿社区的建造者合作设计建设了万科零碳宅和万科展示中心。而零碳工厂也借上海世博会之机进入中国市场,预计世博会结束之后将会正式展开业务。
 
今年,上海市一处保障性住房居住区申报了建设部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双百”示范工程评选。
 
韩继红介绍,由于该项目定位经济适用房,在控制成本是同时要保证品质,因此评审时受到专家一致好评。她希望绿色建筑是平价的、贴近百姓的,而不是仅有少数人享用。
 
对于普遍关心的成本问题,杨明指出,随着全社会认知度的提高,行业内将会很快推进。他说:“减碳减排住宅是行业的基本方向。这个行业内的参与者,不管是政府还是开发商,如果在下一代的住宅中提供不了低碳住宅,很快就会被淘汰。”
 
目前我国既有建筑超过了400亿平方米,新建建筑也以每年20亿平方米的速度增长。但在既有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
 
“中国的建设量太大,必须做绿色住宅。特别是政府支持的项目必须绿色、节能、环保。”韩继红说。
 
《科学时报》 (2010-5-24 B2 聚焦)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