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龙九尊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4-25 22:4:57
优生:一场持续两千多年的对话

 
□龙九尊
 
苏格拉底:格劳孔,请告诉我,我在你家里看到一些猎狗和不少纯种公鸡,关于它们的交配与生殖你留意过没有?
 
格 劳 孔:什么?
 
苏格拉底:首先,在这些纯种之中——虽然它们都是良种—— 是不是有一些证明比别的一些更优秀呢?
 
格 劳 孔:是的。
 
苏格拉底:那么,你是一律对待地加以繁殖呢,还是用最大的注意力选出最优秀的品种加以繁殖的呢?
 
格 劳 孔:我选择最优秀的加以繁殖。
 
苏格拉底:再说,你选择年龄最幼小的,还是选择最老的,还是尽量选择那些正在壮年的加以繁殖呢?
 
格 劳 孔:我选那些正在壮年的。
 
苏格拉底:如果你不这样选种,你不是要你的猎狗和公鸡的品种每况愈下吗?
 
格 劳 孔:是的。
 
苏格拉底:马和其他兽类怎么样?情况会有不同吗?
 
格 劳 孔:倘若不是这样,那才怪呢?
 
……
 
苏格拉底:从上面同意的结论里,我们可以推断: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尽多结合在一起,反之,最坏的与最坏的要尽少结合在一起。最好者的下一代必须培养成长,最坏者的下一代则不予养育,如果品种要保持最高质量的话;除了治理者外,别人不应该知道这些事情的进行过程。否则,护卫者中难免互相争吵闹不团结。
 
格 劳 孔:很对。
 
……
 
苏格拉底:优秀者的孩子,我想他们会带到托儿所去,交给媬姆抚养;媬姆住在城中另一区内。至于一般或其他人生下来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他们将秘密地加以处理,有关情况谁都不清楚。
 
格 劳 孔:是的。这是保持治理者品种纯洁的必要条件。
 
这场对话出自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所著《理想国》第五卷。柏拉图借着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达自己对“优生”的观点,也许这是西方 “优生学”的思想的哲学源头。
 
根据他的逻辑,优生就是“让优秀的、对国家有贡献的父母所生的下代胜过老一代变得更优秀,对国家更有益”,而“先天缺陷的孩子,他们将秘密地加以处理”。显然,柏拉图的优生思想具有强烈的政治旨意,“品种要保持最高质量的话”是建立他的“理想国”的要素之一。
 
但是柏拉图的这一思想,在比他稍晚几十年的一个中国人庄周(公元前369年~前286年)看来,显然有些可笑。庄周并不觉得“先天缺陷”的人不能存活于世,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高人往往是先天缺陷的人。
 
在《内篇·德充符》篇中,庄周提到了一个先天缺陷的人。原文如下:
 
“跂支离无脤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瓮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
 
翻译为白话文,就是:“一个跛脚、伛背、缺嘴的人游说卫灵公,卫灵公十分喜欢他;再这看看那些体形完整的人,觉得他们的脖颈实在是太细太细了。一个颈瘤大如瓮盎的人游说齐桓公,齐桓公十分喜欢他;再看看那些体形完整的人,觉得他们的脖颈实在是太细太细的了。”
 
接着,庄周对着惠子感叹说:“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可不要因外在的好恶而致伤害了自己的本性,如今你外露你的心神,耗费你的精力,靠着树干吟咏,凭依几案闭目假寐,自然授予了你的形体,你却以‘坚’、‘白’的诡辩而自鸣得意!”
 
总而言之,在庄周眼里,先天缺陷的形体残缺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在于作为万物之一的人,要遵守万物之“道”——万物运行的法则。因为宇宙万物均源于“道”,而万事万物尽管千差万别,归根到底又都浑然为一,因而在人的形态问题上,应该“忘形”。这一思想在《内篇·齐物论》中得到详尽的阐释。
 
反驳者说,庄周刻画的形象是寓言故事,当不得真的。但是这种说法马上又遭到反攻:用寓言难道不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吗?
 
那么如何协调柏拉图和庄子之间的矛盾呢?一个有先天缺陷的人该不该出生呢?
 
距离他们2000多年之后,达尔文的表兄弟、英国博物学家法兰西斯·高尔顿(1822~1911)把这个问题抛给了现代社会。
 
1883年,高尔顿在《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研究》创造了“优生学”(Eugenics)这个新词,用以表述一个以人类自觉选择来代替自然选择的社会计划。他对这门学科所下的定义是:“对于社会控制下的能从体力方面或智力方面改造或损害后代的种族素质的各种动因的研究。”说白了就是研究怎样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高尔顿的优生思想引发了激烈的争议。赞扬者称之为“人类追求自身完美这一崇高目标的化身”,批判者则说他是“种族主义者和法西斯蒂的精神领袖和鼻祖”,因为西方早期的优生学者出于偏见和缺乏遗传学知识,曾经使优生学误入歧途。20世纪初德国的优生学者提出了种族卫生学,宣传北欧人是优秀人种,防止优秀的雅利安人血统被劣等民族污染等主张,实际上为希特勒大规模屠杀犹太人提供了舆论准备和理论根据。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人类基因研究的突破,人类可以轻松地判定一对夫妻未来的孩子、或者胚胎中生命是否是先天性缺陷以及哪些方面的缺陷,进而开展产前筛查。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出生缺陷干预。也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或防止有缺陷胚胎的形成,或阻止缺陷儿的出生;或对有缺陷的患儿进行治疗。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有“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做好孕产妇和婴幼儿保健工作”的表述。
 
优生学家和一些社会学家说,加强出生缺陷干预,是对国家、社会和可能的那个“缺陷儿”负责。他们说:“不是父母一相情愿就能给有缺陷的孩子带来幸福生活的,先天的缺陷往往会给孩子带来终身的痛苦甚至是死亡。”
 
即便如此,宗教学家们仍然充满担忧:到底谁来当上帝?是人类自己?还是技术?
 
也许《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的作者史蒂夫·奥尔森的看法能带来一些启示。他说:
 
“人类不是逃避知识的物种。千百万年来,人类不断寻求办事和安排生活的新方法。基因研究使世界有机会得以摆脱苦难,放弃这样的机会是和我们自我认知背道而驰的。”
 
《科学时报》 (2010-4-26 B3 视界·观察)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