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包晓凤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8 7:32:2
微生态失衡威胁人体健康
——“微生态健康促进项目”在行动
 
□本报记者 包晓凤
 
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微生态制剂(或称微生态调节剂)也随之迅速地发展起来。
 
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人、动植物)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佳态的生理性活菌制品(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物质制品。目前,国际上已将其分成3个类型,即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和合生素(Synbiotics)。
 
目前,各种活菌微生态制剂相继研制成功并陆续投放市场。这些微生态制剂一经问世,便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欢迎,并以惊人的速度、良好的效果被更多人群所接受。主要是因为该制剂能纠正微生态失调,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起到有病辅治、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主要作用。 或许,插播一条广告有助于我们对微生态健康的了解。
 
你的有益菌因子吗?这是某酸酸乳的广告词。面对王心凌耐克式的嘴,那个呆男愣住了,显然,他喝的酸酸乳没有益菌因子,更可怕的是,王心凌对他说:那你就惨了!
 
益菌因子是什么?和其他动物一样,人类的肠道内也寄生着大量种类繁多的的菌类,有一类称为有益菌,它对健康,乃至营养的吸收至关重要,益菌因子就是促进人体内有益菌增殖的因子。
 
事实上,在人的微生态环境(体内环境)中,肠道是维持人体微生态健康的重要场所,人体70%的免疫系统都集中在肠道内,人体肠道内的菌群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微生态平衡,只有当有益菌成为优势菌群的时候,才能有效促进人体健康。
 
由欧盟支持的一项研究“人体肠道元基因组计划”对此进行了证实。该科研小组在3月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人类肠道中的菌群可能拥有几百万个基因,细菌整体拥有的基因组远远多于人类自身,肠道系统可被视作人类的“第二基因组”。科学家对这些基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相关结果将有助于肠道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膳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地区在饮食习惯上倾向于较为精致的肉类、脂肪类食物,谷类、膳食纤维的摄入过少,加之抗生素滥用、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人体微生态失衡状况。由此导致的慢性病及一系列亚健康状态正成为我国公众营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
 
微生态学的发展为解决人体微生态失衡指明了路径。自20世纪70年代德国汉堡成立第一所微生态学研究所起,微生态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生物体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规律,涉及生物体与其内环境(包括微生物、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环境)相适应的问题,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在这一背景下,“微生态健康促进项目”展开了行动,2010年3月3日,在京召开了微生态健康促进项目新闻发布会。
 
“微生态健康促进项目是由政府、社会团体、科研单位、企业多方参与的公益性项目。”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杜军教授介绍了微生态健康促进项目的背景、意义,项目概况和近期工作。他谈道,微生态健康促进项目是由中国医促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学会、中国发酵工业协会、中国保健协会健康产品监督检测分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糖复合物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的公益项目。
 
杜军介绍说,项目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中国微生态学首席科学家康白教授为学术委员会顾问,加之成员单位专业配备完整,因而,从科研到生产技术,项目的学术力量均十分雄厚。谈及未来工作,他说:“2010年下半年,项目将召开国际论坛;2010~2011年,项目还将在平台建设、产业发展理念引导方面做更扎实的工作。”
 
项目负责人、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社会发展所曾红颖博士表示,组建微生态健康促进项目的意义在于,通过项目推广,依托前沿科学推动产业化。以推动微生态研究之成熟技术向市场转移。
 
山东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286)市场总监刘峰表示,他们一直为改善国人的膳食结构和微生态健康而努力。据了解,保龄宝是中国功能糖领域的唯一一家上市企业。
 
法国罗盖特公司(Berard Muriel)贝妙丽女士说:“我十分感谢项目负责人曾红颖和项目组的专家们,是他们让我有机会促进中国人民的健康。”
 
《科学时报》 (2010-3-8 B4 企业·合作)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