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龙九尊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8 7:32:2
科学家为何偏爱小白鼠?

 
□龙九尊
 
“不做别人的小白鼠”,在日常的生活中,这句话意味着拒绝当别人的试验品。幸运的是,人类拥有选择不做小白鼠的能力。但对于被科学家们瞄上的小白鼠来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它是理想的实验动物。
 
小白鼠是野生鼷鼠的变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种。它是夜行性动物,吃、喝,与其他的活动在夜晚会增加。行为较强势的小白鼠有时候会吃掉跟随小鼠的毛皮。小白鼠的另一种行为是磨牙,它需要咬硬的材料或粒状食物,以磨掉不断发育成长的门牙。
 
当然,这些不是它被科学家选中的因素。长期从事分子毒理学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动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伍一军说,用小白鼠来做实验,有很多因素的考虑。
 
首先是实验动物的来源性问题,他说,猴子之类的大型个体动物虽然和人比较相近,但不容易得到,来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此外大型个体动物成本比较高,因而在数量上受到限制。而小白鼠的数量比较容易控制,用比较多的数量才能获得统计学上的意义。
 
小白鼠被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生物制品、工业产品和医学及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安全性、毒性和效力方面的实验和检验,“可能是最为常用的生物学模型。”伍一军说。
 
在毒理学方面,小白鼠经常用来代替人来做毒性试验。原因是什么呢?“它和你要研究的人的毒性的表现具有可模拟性、相似性。”伍一军解释说,“一是毒性症状上面,小白鼠毒性的表现和人的相似,再一个是在毒性的机理上和人有相似性。”
 
是不是所有的毒性试验都选用小白鼠来做呢?答案是不一定,毒性的性质有很多,要根据毒性的性质来选择,比如说神经毒性、其它毒性,有的可能会用到大鼠和其他实验动物。
 
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是,用小鼠替代人来做毒理性试验,它有多大程度的相似性?换句话说,用小鼠替代人做毒理性试验靠得住吗?
 
伍一军认为这在毒理学上一直都是个很困难的地方。“实验动物的一个毒性数据外比到人,需要一个很谨慎的过程。”他说,“因为从毒理学试验上来说,像对小鼠这样的实验动物,多数情况下相对而言是比较初步的试验。需要一步一步地向比较高等的动物上走,到家兔、狗、猫等动物(依据的毒性选择),然后到灵长类动物到人,一步一步地推。”
 
《科学时报》 (2010-3-8 B3 视界·观察)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