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8 7:32:2
前沿
 
长效生物磷肥技术通过鉴定
 
日前,“中低品位磷矿微晶化生物复合发酵制备长效生物磷肥”技术在北京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我国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利用又一关键技术产生。
 
项目组负责人、清华大学研究员盖国胜称,该项目首次采用材料微晶化原理,借助粉碎过程机械力化学激发作用,使磷矿颗粒表面产生晶格结构缺陷,将机械能转换为磷矿晶体内的非稳态化学能,强化了磷元素的有效溶出效果;形成了微晶化磷矿粉生物复合发酵活化技术,显著提高了磷素的有效性。项目研制的微晶化长效生物磷肥在小麦、玉米、蔬菜等作物上开展了系统的肥效试验,大田示范应用面积达到38万亩,增收节支效果显著,为该肥料在农业生产上的大面积应用奠定了基础。
 
人体肠道元基因组研究获突破性成果
 
由欧盟资助的“人体肠道元基因组计划”(MetaHIT)科研小组在3月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人类肠道中的菌群可能拥有几百万个基因,细菌整体拥有的基因组远远多于人类自身,肠道系统可被视作人类的“第二基因组”。研究人员表示,从这个基因集中可以估计,人体肠道中存在1000种到1150种细菌,平均每个人体内约含有160种优势菌种,而且,这些细菌之间的差异要小于之前的估计,约40%的细菌可在半数研究对象的肠道中找到。
 
肠道中的很多细菌可帮助人体处理复杂的化合物,生成氨基酸和维生素,因此肠道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通过构建人体肠道元基因组,并对肠道菌群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研究和治疗肠道疾病。
 
中国科学家发明植物DNA短序列测序新技术
 
近期,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态进化组的Cannon教授和其组员发明了植物DNA短序列测序新技术,该方法不用事先组装,通过分析检测数据中达到某种“复杂度”的基因片段是否存在及其出现频次,来探讨一定数量目标基因组中的序列差异。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生态学领域顶级刊物MOLECULAR ECOLOGY上。
 
在以往的研究中,针对短测序片段(short read sequence,SRS)进行的比较基因组分析,多数都需有事先组装好的DNA序列作为参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类数据在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发展。
 
该研究中也展示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前景。例如,通过为一种濒危木材树种找到大量的种群水平上的遗传标记,从而可以界定木材个体的来源,规范国际木材交易。新一代DNA测序技术的突破为研究热带森林的生态和进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Cannon教授等的研究是版纳植物园为把基因组学应用在植物功能适应进化与气候变化、物种多样化和共存,以及极度濒危的亚洲热带森林自然资源保护诸方面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科学时报》 (2010-3-8 B2 技术 产业)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