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陈欢欢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5 7:13:13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
专项组织管理状况有改进但仍不理想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涉及领域广泛,参与研究的单位众多,组织实施的管理部门多头,统筹协调难度大。这些原因导致了重大专项组织管理体系层次多、效率低。
 
去年两会我们曾经提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启动工作进展较慢。同时,在鼓励自主创新重大政策的落实、科技经费的规范管理、专项项目责任制的建立和有效的监管、实施,以及如何调动参与部门、地方和各类企业积极性等方面都面临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上述问题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今年在管理上有所改进。如过去重大专项不能发放劳务费,现在改成间接经费里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发放劳务费;过去经费分配要求写得特别细,现在在财务管理上也有改进。
 
但经费管理的效率仍然不理想。2008年启动的项目,2009年的经费到现在还没有下来。有些项目要求经费后补,但是没有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也引起了大家的担心。大家关心的是预算究竟会不会被认可。而且这种办法在财务操作上也存在一些难题。
 
我们希望改革不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财政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应按财政年度而不是自然年度拨付和结算科技经费。将经费的审核重点从预算转到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和结果的监督审计上。
 
产学研结合是重大专项很重要的一部分,但还没有形成每个专项都有固定的制度要求。我们建议对由高校和研究院所牵头的研发项目,要以向企业转移技术作为主要考核要求;对由企业牵头的研发项目,要着重考核其成果应用及对产业链的辐射作用。明确产学研用各方的分工责任和合作机制以及知识产权的归属,发挥重大科技专项在引导产学研用合作方面的示范作用。
 
我对重大专项最关注的还是最后产生的实际效果。很多参与重大专项的单位都有疑问:为什么国家这么重视,但运作起来效率很低,经费迟迟不到位,管理制度不明朗?目前,科技部已经成立了专项办,但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还没有专门部门负责,很多问题还在逐步推动当中。
 
(本报记者 陈欢欢/采访整理)
 
《科学时报》 (2010-3-5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