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4 8:2:2
第364次香山科学会议简报(摘要)
 
一、针刺穴位组学会议概要
 
第364次“针刺穴位组学”香山科学会议在多家科研机构的积极配合下,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主管部门的大力关注与支持下成功举行。
 
60多名跨学科跨领域专家学者在畅所欲言、百家争鸣的平等氛围中,围绕中心议题开展了广泛交流与深入讨论,重点围绕针刺穴位组学重大科学问题,基于对已有进展的总结与评论,从多角度多方位(包括神经影像学、临床治疗学、神经生理学、组织形态学、系统学、代谢学)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剖析关键科学前沿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学科新生长点,形成了对中医针刺发展规划战略重点及措施建议。
 
与会专家呼吁国家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协同攻关,大力支持科学界倡导的“针刺穴位组学”大科学研究计划,将有力地提升国内研究在国际舞台的核心竞争力与总体研究实力,引领针刺机理研究国际主流发展方向,全面促进国内针刺机理研究跃升至国际领先水平。
 
二、针刺穴位组学
 
战略目标与政策建议
 
为有效推动针刺穴位组学大科学研究计划的立项与实施,大会形成的初步战略目标及政策建议如下:成立针刺穴位组学专家指导委员会,充分论证与规划其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设立国家重大专项资金,启动国家目标的大科学研究计划,确立针刺穴位组学在针灸研究领域的国际引领地位;集成多学科研究技术与手段、搭建研究平台,组建针刺穴位组学联合研究管理机构;组建跨地域、跨学科领域的多学科研究团队,推进针刺穴位组学的国际化研究。
 
针刺穴位组学的研究框架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组学刺激:穴位选取原则以及刺激手法、方式的量效评估;(2)组学效应:刺激机体所引发效应的多靶位性;(3)组学机制:针刺作用的多靶向、多水平、多途径机制;(4)组学规律:结合针刺自身特点,研究组学的结构、关系、干涉和建模、预测。围绕针刺穴位组学的总体战略目标,在设计中应尽可能考虑多种因素,运用多种方法,融合多学科研究人员,相信针刺的发展一定会有新的突破,新的里程碑事件诞生!
 
三、共识与建议
 
鉴于当代医学科学研究及中医针刺自身作用规律的系统性与复杂性,与会专家认为多领域合作、多学科交叉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临床针刺治疗、神经影像、神经生理、组织形态学、系统学以及代谢学的融合发展。可以有效促进中医针刺科学研究的良性发展,与会专家达成以下共识,总体概括为树立“一个目标”、达成“两个面向”、围绕“三个基本点”。
 
1.树立“一个目标”
 
推进针刺穴位组学大科学研究计划的尽早立项与全面实施,提升国内研究在国际舞台的核心竞争力与总体研究实力,引领针刺机理研究国际主流发展方向,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
 
2. 达成“两个面向”
 
面向针刺临床优势病种。组学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刺的研究范围目前涉足较广,现阶段不宜面面俱到,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针刺的特色优势性病种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例如针刺镇痛、免疫调整和器官功能调整环节,可设立针刺镇痛穴位组学、针刺免疫调整穴位组学、针刺抗抑郁穴位组学、针刺止喘穴位组学、针刺降压穴位组学等研究课题。利用现代医学成像技术还原针刺作用的人体代谢机制及功能状态,真正建立中医针刺与现代医学之间的关系。
 
面向国际主流研究模态。当前大多数的针刺机理研究都集中在临床疗效评价及作用途径评估方面。临床疗效评价获国际认可的实验模式为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而针刺穴位相对功能特异性(尤其是疾病状态下)的中枢整合,获国际普遍认可的研究模态为磁共振成像技术。多种成像技术相融合、多学科交叉多重数据系统评估势必成为下一步针刺机理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3.围绕“三个基本点”
 
建构一套技术评价体系。回顾国内外针刺机理研究现状,仍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如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背离针刺自身规律特点,缺乏对实验因素的有效控制,对照组的选择标准不一等。为了有效解决针刺穴位组学核心问题,急需建立既符合针刺自身规律特点、又获得国际主流研究领域普遍认可的规范化研究体系,走出一条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针刺机理研究路线。
 
形成一套理论。目前针刺机理研究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机遇是曾占主导地位的实验与观点被否定,而挑战则是如何由国内研究者率先抓住机遇提出并验证新理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在于,采用多学科交叉形成优势互补,借助多重研究方法实现可重复性验证,将临床观察研究与计算机模拟研究相交替,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该理论体系。
 
推广一项典型应用。借助已获得的针刺作用规律的系统性认识,重点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刺激部位、刺激手法以及刺激强度)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评价,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临床应用的智能化针刺刺激治疗设备,真正实现针刺科学机理向临床应用的快速转化,以便把针刺更好地应用到医疗实践中去,弘扬祖国医学,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科学时报》 (2010-3-4 A3 专题)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