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潘希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4 8:2:2
全国政协委员马志明:
科研评价机制改革是为下一代科学家成长铺路
 
我很关注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科研评价体系的问题。我认为,科研评价体系与目前我国科技界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例如,最近出现很多学术造假的现象,这主要是评价体系单纯追求论文数量的结果。这不仅影响了我国现在的科技发展,而且会对我国下一代科研人员的培养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在我还是青年的时候,当时几乎所有的科研人员都持有同样的理念:科研就是科研,是给国家作贡献的事业。而在当前这种科研评价体系下,科研的一部分就成为如何争取经费、如何多出论文。如果这样的评价机制不改变,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员未来该如何理解科研工作真正的意义?
 
对科研人员的评价很重要,因为它影响到被评价人员的职业生涯和声誉。SCI的发明者曾告诫人们,不要对这些数据不加区分地使用,SCI的数据使用尽管很方便,但很危险。国际上对一名数学领域的科研人员科研水平进行评价,要看他获国际大奖的情况、参加国际高级学术会议的情况、论文被引用的情况和同行评议等。同时,这几个方法也要综合起来使用,因为没有哪一个指标能够单独衡量一个科学家的研究水平。
 
科研评价机制的改革是为我国下一代科学家的良好成长铺路的。现在,我国科技界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工作、为人都很出色。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各种评奖、考察活动等过于频繁,使年轻人不能安心科研,变得越来越浮躁。
 
作为老一辈科学家,我们有责任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我认为,未来一个好的科研评价机制应该是不同行业、学科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而不是用某个统一的指标来衡量,而且,绝对不能单纯用论文发表的篇数、期刊影响因子等指标衡量科研工作。
 
(本报记者 潘希/采访整理)
 
《科学时报》 (2010-3-4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