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前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非改不可 |
——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学教授石美鑫 |
□本报记者 黄辛 实习生 梁慧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清华老校长梅贻琦1931年就职演说中的一句话。
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医学改革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医学院和综合类大学合并的愈演愈烈,培养医学人才改革的利弊是非引发了新一轮争议。
在“211工程”、“985工程”的进程中,我国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就掀起声势浩大的“合并潮”——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大学……据统计,到2000年,全国已由556所高校合并为232所,一艘艘“航空母舰”横空出世。其中包括为数不少的医学院。这些都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活力和希望。
2000年4月27日,创建于1905年的复旦大学与创建于1927年的上海医科大学正式合并,成立了新的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成为新复旦大学的医学院。目的是做到文理渗透、学科交叉、有效配置资源,但合并不只是简单的加法计算题。合并以后如何解决那些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文理排斥的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了。
我国许多大学保持着自己一定的特色与优良的文化品位,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他们的办学理念。一所成功的大学,必然有一种良好的大学文化。我们常说:大学是一个大染缸、大熔炉,都是指大学的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这种环境主要是大学的文化格调和氛围。
学术“被”论文化
近年来,“泡沫学问”成为网络词汇的一个新宠儿,在大学,从学生到教授开始流行“论文崇拜”。而这在合并的医学院也不曾幸免。“人才培养像是一阵风,总感觉有什么不对头。”石美鑫说,“现在的人才培养改革,太注重学位和论文,给年轻的医生造成很大压力,不得不为论文而论文,而且还出现了专门写论文的行业。”
“我看到过太多不会拿手术刀的博士毕业生。”每次看到这样的医生,石美鑫就头痛:高学历并不等于会开刀、会看病。近10年间,医院对学术论文和高学历推崇有加。在一些医院,一位本、硕、博连读的医学博士,只需要在临床一线轮转两年,就有资格“独当一面”,加上他在论文撰写方面有特长,很快就能晋升至副主任医师,坐镇专家门诊。但是,他为病人看病的能力,或许还不如与他同年龄的本科毕业的同事。再过几年,如果这名博士医生在科研方面表现突出,就完全有可能成为科室主任。这样,就出现了不上手术台的外科主任,他们的特长主要在医学研究领域,拥有许多学术课题,并屡次发表过学术评分较高的论文。
石美鑫认为现在速成的论文与临床脱节,“怕是解决不了太多的实际问题”。他还是比较提倡以前的论文写作逻辑:“写文章是一段工作的总结,是要把经验写在文章里。研究是需要的,但不是目的。”
国际学术界在判断一篇论文的价值时,通常用该论文发表后的被引用次数来评价:被引用次数越多,说明该论文的科学知识生产质量越高、含原始创新的成分越多。据此,我国学者的论文水平却只排在全球国家120位以后。Science编辑盖伊·里德豪夫曾经说过:“中国论文发表遭遇的最大问题还是研究基础水平低。”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德鲁·怀尔斯8年没有写出1篇论文来,最后证明了震惊世界数学史的“费马大定理”。在“论文崇拜”的考评机制下,把统计数字当成竞争的本质,把学术研究退化为生产皮鞋、袜子的劳动形式,学术“被”论文化了。
医改面临“浮夸风”亟待“松绑”
“医学界公认现在的专科医生培训制度出了问题,但等了这么多年,相关部门仍未有实质性举动。”更让石美鑫遗憾的是,正在征求意见的新医改方案,对此也没有专门提及。
“我们要赶快来一场‘人才革命’。一名合格医生的培养周期是10到15年,因此再也不能继续等待了。”在石美鑫看来,目前急需通过特殊的教育努力,变革职业医生基本功训练的模式,强化“实战”能力,摆准医学研究与临床治疗之间的关系。
“其实大学和医学院合并有很好的成功例子,如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合并就让人惊喜。复旦大学和上海医学院的合并,成绩很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上海医学院而言,石美鑫认为,“合并后这个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有些混乱。”“现在中山、华山等原上医附属医院都已经改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实际上正确的做法应当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教学与实践本身是浑然一体的,怎么可能分开呢?”石美鑫是中山医院的著名胸外科医生,他特别强调“教育不能分级”。
而且原来的学科体系被完全打乱拆分了。一所有70多年历史的医学院本已经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成熟的学科体系,形成了和附属医院、临床基地等互动的教学联合体。但原上海医科大学学科体系中的几个学院现在都已拆分出来,成为和复旦上海医学院平级的学院,如复旦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书念得再多,不临床怕是不行。”对于当前医学院学制的改革,石美鑫认为几年的学制要统一,而临床实习更重要。一般毕业得越晚,临床的实践就越少,“医学教育也开始流行商业化、官僚化,名誉被看得太重,临床反而不怎么被在乎了。”
石美鑫还补充说:“医学教育改革和国际乱接轨、模仿实行医学院统考,可又不像国外那样在临床实习完了再考试,而是赶在临床以前,结果冲淡了实习。”他幽默地把这部分人称为“有心学而没学会”的学徒。
很多人都抱怨医生的道德问题。“医生和病人关系越来越冷漠,看病难。”石美鑫也提到了这一点,他认为根源在于“现在医学人才培养的衡量目标没有摆正”。石美鑫对当前的培养人才有些担心,“文章不一定有用,临床更重要,因为,医生的根本目标是救人。”他再三强调。
《科学时报》 (2010-3-3 A2 每周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