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肖建昌 张行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2-14 21:30:53
陕西理工学院服务秦巴区域经济发展
 
□肖建昌 本报记者 张行勇
 
陕西理工学院坐落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市,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多学科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原汉中师范学院与原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该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坚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科研项目、研究经费以及科研获奖数量逐年大幅增加。特别是学校结合秦巴山区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特点,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提升科研实力,在秦巴山区资源生物、工业应用技术、汉水文化等特色学科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其中,“新型振动攻丝机”产业化项目通过了省级鉴定,鉴定结论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在轴向和周向振动复合挤压攻丝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由该校和陕西春光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历经4年共同完成的“生物柴油生产新工艺及产业化研究”项目,通过优化、集成、创新工艺,实现了年产3万吨生物柴油的全流程自动化连续生产,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该项目对秦巴山区油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是国内生物柴油加工领域取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又一标志性成果,在高效、连续、清洁化生物柴油生产领域实现了重大创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绿原酸提纯技术与产业化研究”项目利用杜仲叶提取绿原酸、杜仲胶和多糖蛋白等产品,使绿原酸的纯度达98%以上,回收率65%,并达到年产10吨绿原酸的生产规模,消耗杜仲叶800吨,实现产值近2000万元。
 
该校与陕西金地公司合作的“太阳能制冷空调技术及设备”项目,是国内首次将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和吸收制冷实现对接,也是国内目前首台单机制冷量20千瓦以上的太阳能制冷机组。该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已取得多项国家专利,其高环保、低成本的新能源技术符合我国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和低碳产业发展方向,市场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陕西理工学院还发挥自身技术与人才优势,走出汉中积极为西部大开发和陕西在西部率先突破发展作贡献。由该校科研人员主持的“汉水上游地区民俗体育的特征及开发研究”、“陕南现代观光农业发展研究”、“陕南民间器乐艺术研究”等一批项目在安康立项。另外,应榆林市科技局的邀请,陕西理工学院作为科技顾问和技术支撑单位,围绕榆林市“61211”科技创新工程,在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制热与制冷、病虫害防治、中药材种植与加工、羊毛软化技术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与研发,以服务榆林的社会经济发展。
 
据该校相关人士介绍,学校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继“汉中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西部生态经济开发的利益补偿机制”等重大课题研究取得成果后,“汉中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模式及其策略研究”、“发展循环经济,加快陕南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调研报告也在近期受到汉中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科学时报》 (2010-12-15 A2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