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物技术》
衡量纳米颗粒在肺部的活动
纳米颗粒被吸入肺部时会发生怎样的情况?研究人员在11月在线出版的《自然—生物技术》期刊上报告,他们观察到了纳米颗粒在肺部的活动。新发现也许可应用于未来的药物输送,也有助于对空气污染物和癌症发展的研究。
John Frangioni和Akira Tsuda与同事合作,利用近红外荧光造影仪跟踪了放入小鼠肺部的纳米颗粒。他们通过改变纳米颗粒的化学成分、大小和表面电荷,以确定哪种特性会影响纳米颗粒传输进组织以及对它们的清除。他们指出,直径小于34纳米的非正电带电纳米颗粒能迅速进入淋巴结,直径小于6纳米的正负带电纳米颗粒均能通过肝脏被迅速清除出体内。
考虑到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这项工作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某种类型的纳米颗粒比其他类型的颗粒更具毒性;新研究也认为,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改变毒性纳米污染物的大小或电荷,能够降低其毒性。
《自然—地球科学》
气候变化中的热带降雨量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海洋表面的温度阈值高于热带大气层气温,那么这种温度阈值就会变得不稳定,而且会随着海洋表面的变暖而形成大雷云,新成果发表在11月在线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期刊上。
Nathaniel Johnson和Shang-Ping Xie合作,分析了记录热带地区降雨量的卫星数据和海洋表面温度,发现在过去30年中,海洋表面温度每10年升高0.1°C 。他们继而估计了深对流的海洋表面温度阈值,这种对流会影响当地的飓风形成、热带气温和降雨量。这种温度阈值以同样的速率升高,表明热带地区大气层的稳定性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自然—医学》
抑制前列腺癌的进展
神经性钙黏附蛋白(N-cadherin)是一种细胞黏附分子,它像分子胶水一样将细胞黏在一起。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分子在肿瘤从相对良性转为极具侵略性的前列腺癌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新成果发表在11月在线出版的《自然—医学》期刊上,以这种分子作为治疗靶标也许将有利于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
男性前列腺癌患者一般会对睾丸切除治疗有反应,因为前列腺肿瘤通常依赖于雄性激素生长。从另一方面讲,如果肿瘤不依赖于雄性激素并因而不受睾丸切除手术的影响,那么,这种疾病将是致命的。科学家们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肿瘤与雄性激素依赖性的变化。
Robert Reiter和同事发现,在对睾丸切除手术有抗性的前列腺患者体内,神经性钙黏附蛋白N-cadherin有过度的表达;而且,如果迫使N-cadherin在雄性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中表达,就会导致患者对睾丸切除手术没有反应,并促进癌症的转移。对付N-cadherin的单克隆抗体能降低小鼠前列腺癌细胞增生、黏附和转移,并在某些病例中会让肿瘤彻底退化。
(王丹红/编译;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aturechina.com/st)
《科学时报》 (2010-11-17 A4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