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包晓凤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0-31 21:48:2
心血管疾病威胁人类生命 全球专家汇聚中国会诊
——第21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大会综述
 
□本报记者 包晓凤
 
一年一度的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10月14~17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圆满结束。
 
会议由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组委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ACC、ESC、ESH、APHA、JCS等多个国内外著名学术组织或机构联合主办和承办,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近万名专家、学者及专业人士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开辟了19个会场,264个场次,其中15个国际联合论坛和39个专题会,专题演讲、主题发言和病例报告1086人次,手术演示25场次。
 
为期4天的会议集国际合作、知识推广、专业培训、学术交流、交叉研究于一体,正如大会主席胡大一教授在会上强调说:“长城会将继续推行心血管医生从我做起,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强调控制多种危险因素,来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全球关注国际合作日益密切
 
继中国在刚刚结束的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2010年会上正式成为ESC战略合作伙伴后,本届长城会与ESC合作首次举办了“ESC在中国”专场。ESC主席科马捷达(Komajda)教授在致辞中指出,ESC与中国的合作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欧洲心脏病学学会中国论坛(My ESC in China)还首次在中国、在长城会亮相了APHA的临床诊疗、心脏影像最新进展,以及CJCF心肌病、药物、电学通道热点研究,HRS心房颤动、VT/VF/HF亮点,ASE 2D/3D超声应用进展,中德、ECAS、G3C、CnAHA、CCT、SCAI等崭新理念与高新技术。
 
默沙东和英国医学杂志集团(BMJ Group)在会上宣布,在线医学继续教育项目BMJ Learning中文版正式在医纬达网站上线,该项目将为中国医务工作者提供多个治疗领域的在线互动课程及病例分析,今年将推出40个中文课程单元。
 
心血管疾病加剧 专家挑战新课题
 
心力衰竭是诸多心血管病发展的终末期,在我国的患病率达0.9%,约有患者400万左右。近几年来,在心力衰竭治疗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各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心力衰竭诊疗指南。从心衰学组组长黄峻教授对指南的解读中,我们了解到“迄今为止,已有20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逾2万例慢性心衰患者应用b受体阻滞剂治疗”,其中3个经典的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MERIT-HF、CIBIS-2、COPERNICUS等,均显示长期应用b受体阻滞剂治疗能改善临床情况和左室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
 
推广心血管影像学是此次长城会议的重要内容。据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林延龄教授介绍:以CT、MRI为代表的检查方法得益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并对临床心血管病学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指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目前的培训系统在交叉学科知识的训练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如何使心血管科医生对心脏中的影像知识更加清晰,为放射科医生呈现的影像中的心脏色彩更加斑斓,已成为我国心血管影像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卢光明教授提到:以64层螺旋CT(MSCT)为代表的高分辨率CT开创了冠状动脉无创性检查新纪元,直到今天已应用到临床的640排CT,让很多患者因此避免了有创性导管法血管造影。胡大一教授最后强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相互结合,进而整合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心脏病诊断流程,才能有效地发挥现代医学影像学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
 
全程参加了TCT 2010会议的北京安贞医院教授周玉杰在长城会上向与会代表介绍了TCT 2010上最新发布的多项药物洗脱支架临床研究的荟萃结论:“在日前刚刚结束的TCT 2010会议上,来自全球的多个医学中心发布了他们各自开展的多项有关药物洗脱冠脉支架的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其中,XIENCE V药物洗脱冠脉支架系统在各大研究中,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均有出色的表现。”
 
“随着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高危因素的流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当前临床标准治疗策略更加积极,但大多数患者仍存在发生剩留大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卒中)与罹患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的风险。剩留血管风险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叶平教授在第21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发出的呼吁。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陆国平教授指出,目前降低剩留血管风险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与调脂药物治疗两部分,对于高TG、低HDL-C人群,单纯他汀治疗远远不够。研究证据支持以最佳的治疗干预使所有的血脂谱达标,相关指南也越来越主张考虑其他调脂药物与他汀联合应用。据了解,贝特类药物属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PPAR-α)激动剂,可改善几乎所有脂质指标,显著降低剩留血管风险。
 
专家介绍40岁以上人群每4人中1人可能患房颤,患病后卒中风险是普通人5倍。在这次会上一项奖金总额达到100万欧元的“同一使命,百万患者房颤卒中预防,关注从‘心’开始”的全球活动已在中国全面启动。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呼吁更多的医生、患者和公众关注心房颤动卒中的预防,积极参与此项目,贡献更多来自中国的“金点子”。
 
多项共识在探讨完善中践行
 
近年来,我国在心律失常领域规范化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相继制定和推出了国内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指南和专家共识,并对药物的应用特别涉及到一些安全性问题作了详细的讨论分析。硝酸酯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心绞痛药物之一,但是这种百年老药在以前并没有足够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而且在临床当中也有许多亟待规范的地方,如掌握不严格,服药方法不正确,对耐药性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等,为此,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和中国老年病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和组织编写了《硝酸酯在心血管疾病中规范化应用的专家共识》。
 
会上还发布了《冠心病介入诊疗对比剂应用专家共识》目的是提高对对比剂使用中风险的认识,降低对比剂使用中的风险,为临床提供新的标准,以规范并指导对比剂的使用。对于临床极具指导意义,是最新最权威最广泛的心血管疾病对比剂应用标准。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还在会上发布了《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PCI的专家共识》,希望借助专家共识的推广,提高医生群体对STEMI再灌注策略的认识,从而挽救更多的患者。
 
在本届会议上发布的《“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是中国在急性胸痛治疗领域的第一部规范流程,也是我国首部胸痛治疗规范。
 
同时发布的《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为医生和病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科学文件,对糖尿病高血压病人做到正确生活干预,同时真正让患者过上健康的生活。
 
《科学时报》 (2010-11-01 B3 视界·观察)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