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杨新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3-11 22:41:8
2009年新春,一部人们耳熟能详的科学著作《寻找薛定谔的猫》又悄悄地出现在书店的货架上。与以往不同的是,新书的标题旁加注了“修订版”三个字。看到这本书,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9年前关于它的一场争论……
再寻“薛定谔的猫”


 
▲《寻找薛定谔的猫》,[美]约翰·格里宾著,张广才等译,海南出版社2009年2月第二版,定价:38.00元
 
2000年,海南出版社引进并出版了著名科学作家约翰·格里宾的重要著作《寻找薛定谔的猫》。这本书甫一出版,就成为当年科学文化图书中的一大亮点。但就在许多读者争相购买阅读之后,却发现书中翻译的硬伤比比皆是。于是,一场围绕科学著作翻译问题的争论拉开序幕。有人毫不留情地指出书中出现的翻译硬伤,有人则认为译文的问题无伤大雅,不妨碍人们阅读这本科学著作。而近期,海南出版社组织人员重新对该书通读校对,再次修订出版。
 
一只著名的“猫”
 
1984年,英国著名科学作家约翰·格里宾为了看清量子力学发展的前因后果,加之无法容忍科学界以外所存在的一些对量子理论的误解,他执笔写了《寻找薛定谔的猫》一书。1995年,他又写了《薛定谔的小猫》,话题从那只著名的猫和约翰·贝尔的证明开始,将笔锋转向了量子理论的新疑问。薛定谔的这只“猫”一改以往的高贵路线,在格里宾的笔下,走向了着迷现代物理学和量子理论的大众。
 
1998年,海南出版社首次获得了《寻找薛定谔的猫》和《薛定谔的小猫》两本书的中文版权。2000年3月,海南出版社将格里宾的这两本著作集合出版了《寻找薛定谔的猫》。出版第一版时,该书由5位译者共同翻译完成。该书出版后,书中的一些翻译问题很快受到读者的诟病与批评,甚至有人在评论文章中直指该书“没有得到及格的翻译”。但即便如此,人们对此书的阅读热情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并被多家媒体乃至学校的相关学科列为推荐书目。此后的5年时间里,海南出版社前后共销售了3万多册。
 
2007年,海南出版社又续签了该书的中文版权。海南出版社海外文化编辑室副主任任建成看到读者们反馈的意见后,特别约请了一位兼有物理学和科学史背景的专家重新校对、修订该书的译稿,历经近一年的时间,该书于今年2月再次出版。
 
究竟该书第二版修订得如何?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蔡肖兵博士在看过书后说,此次修订对读者所反映的第一版所出现的明显错误作了相应的修正,第一版书中出现的同一个人物的译名不同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与此同时,该版本中依旧还有一些错误,如参考文献部分中,著名物理家费曼的著作Six Easy Pieces应译为《6则短文》较为合适,却被译成了《六个容易部分》;海森堡的著作Physics and Beyond 应译为《物理学及其发展》,却被译作《物理学及物理学之外》。
 
为何修订版中还会出现错误,蔡肖兵说,这不足为奇,就是从事物理学研究的专家翻译此书都可能出现不少错误。同学术著作相比,翻译科普著作的难度大得多,因为科普著作里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多,而且文学色彩浓厚,这要求科普著作译者的科学知识面广、文学素养好。由于现在的学科分类细化,即便是专业人士也不可能覆盖科普类图书所涉及的所有领域,当译者和校订者受自身学科知识背景的限制,对学界中科学家的人名和科学名词的固定译法不够了解时,就会出现翻译错误。《寻找薛定谔的猫》是一本跨越量子力学、物理学及哲学等多学科的科普读物,毋庸置疑,这对译者和校订者都是很大的挑战。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国文教授认为,有学科背景的读者往往一眼便能看出错误并能明白其真正意思,而对于大众读者而言,科普读物本身就应通俗易懂,所以修订版中还存在的错误并不会妨碍人们阅读,不会给读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无论《寻找薛定谔的猫》修订版是否尽如人意,蔡肖兵表示,海南出版社此次重新修订的举动是值得肯定、称赞的。在商业大潮之下,国内科普读物几乎无一能成功踏入畅销书行列并为出版社赢得好的经济效益,尽管如此,海南出版社依旧能够坚持出版科普著作,并勇于直视读者的批评,敢于改正错误,这是难能可贵的。
 
瑕不掩瑜
 
从2000年《寻找薛定谔的猫》中文版面世至今,该书已走过了9个年头。蔡肖兵说,《寻找薛定谔的猫》中文版是瑕不掩瑜。究竟是什么魅力让这本高端科普书在国内的销售经久不衰?因为它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薛定谔这只离奇的、著名的“猫”从何而来,看到不能被解释却非常实用的量子理论给我们当今生活所带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寻找薛定谔的猫》为科研人员和大众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新视角。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方在庆指出,《寻找薛定谔的猫》是一本非常难得的高端科普读物,值得一读。它就像一个科学向导,带我们领略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它又仿佛是一本思想史,把物理学家们的思维过程非常清晰地展现出来,让我们看到科学家成功前的一次次失败。方在庆说,格里宾“在书中生动描述了科学家得出他们理论的过程。尽管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但在本书中,作者很少用数学来描述他要讲述的主题。即使是那些不懂数学的外行,也能理解物理学概念的发展过程”。
 
格里宾毕业于剑桥大学,获天体物理博士学位,曾在《自然》和《新科学家》杂志任职,200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文学院院士。格里宾学识渊博,涉猎广泛,科学研究之余创作了大量的畅销科普书和科幻作品,其中《薛定谔之猫探秘》、《双螺旋探秘》和《大爆炸探秘》尤为脍炙人口。此外,反映“科学顽童”费恩曼科学生涯的《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更是广受好评。可以说,格里宾既是一位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科学作家。方在庆说,国内虽然也有一些不错的科普作家,但我们还是太需要像格里宾这样的科学作家了。
 
科普翻译任重道远
 
“应该鼓励国内的出版社多引进出版这种科普读物!”蔡肖兵说,这种科普读物是国内大众和学生急需的精神食粮。科学不仅仅是让人们对自然的认知,还提供了很多思维方法。在提倡创新的年代,依然需要从历史、科学思想中获取养分,而科学思想融于科学史之中,我国应立足于现有条件,从多方面推广科学知识的普及,科普读物无疑是传播科学知识的良好介质。科普著作可以将科学思想和科学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给读者,以利于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
 
鼓励出版社引进出版国外优秀的科学著作,但与此同时,催生出一个相应的问题,这些科学著作应该找什么人翻译。目前,在国内出版界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引进外文版图书通常由研究生或博士生翻译出版,而很少能找到专家翻译。原因是从事科研的专家很忙,难以抽身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翻译外文图书不算学术成果,大部分学者、专家要将几乎全部精力放在科研上,没有空余时间去翻译图书。出版社只能迫于无奈,找研究生或博士生来做翻译工作。
 
“找学生翻译其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蔡肖兵如是说。让学生翻译科普图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给他们提供多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在翻译时,力争达到“信达雅”,就意味着译者在翻译时,必须吃透原文,查找相关文献,才能准确达到对原文的理解。王国文强调,在翻译作者的观点时,最好是查阅其出处的原著以确保准确把握其意思。而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同时,既拓展了翻译者的知识面,也可以作为一种知识来源。
 
此外,蔡肖兵强调说,翻译科普著作有一个好处,科普著作的文字不像学术著作那般艰涩,科普著作通常可读性比较强,有利于学生增加文学上的修养,提高写作能力。他认为,翻译的水准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从事这些文稿翻译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在译稿中可能出现一些错误,但是通过读者的互动,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水准。“不要怕错误,只要能改正错误!”蔡肖兵说,如果我们不去做这件事情,虽然没有了犯错误的可能性,但是我们也不会得到提高。
 
蔡肖兵表示,希望出版界能够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编辑水平。关于科普著作的翻译,方在庆还建议,应该成立相应的翻译基金,用来支付专家对译稿的校改和完善。在没有专家把关的情况下,将学生的译稿直接出版是极不负责的行为。
 
《科学时报》 (2009-3-12 B1 读书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