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在北京时尚廊书吧,学者蒙曼与畅销书作家陈彤及资深媒体策划人秋微,三位女性用现代甚至后现代的语言、以现代女性的视角共同探讨了那个空前绝后、充满魅力的红妆时代里女性的政治地位与爱情观念。
继《蒙曼说唐:武则天》之后,蒙曼的第二部著作《蒙曼说唐:乱世红颜》于近日面世,该书是根据她在《百家讲坛》主讲的《太平公主》系列节目增订润色而成。与武则天时代的一枝独秀不同,从武则天铁血统治结束到唐玄宗开元盛世到来的这八九年,是唐朝宫廷历史最为动荡的一段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众多女性在政坛上闪亮登场、尽显娉婷的红妆时代,太平公主、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都曾无限地接近权力的顶点。
打破和制定规则的女性们
武则天的成功颠覆了只有男人才能当皇帝的传统观念,也刺激了一批宫廷女性的政治野心。那些曾经在她身边生活过、亲眼目睹了她惊人成功的女性都把她当成了自己的楷模,如飞蛾扑火一般,前仆后继地追逐着最高权力。在这些宫廷女性中,有4个人最为著名。她们是武则天的儿媳韦皇后,武则天的孙女安乐公主,武则天赏识提拔的才女上官婉儿,还有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
唐中宗一朝,垂帘听政的韦皇后上表,请求所有不因为丈夫或儿子的功劳而获得封爵的妇女,都可以把封爵传给子孙;与此同时,安乐公主则要求唐中宗立自己为皇太女。“韦皇后的请求意味着,女性可以传授政治权力,而安乐公主的要求则意味着,女性也可以继承政治权力!这样的要求,其实是想把武则天的超常发挥常规化;这样的想法,也不啻是中国古代的男女平权宣言!”蒙曼说:“这几位女性,她们在等级社会中挣扎,并且她们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这个社会上的很多界限。”
陈彤则从制定规则与打破规则的角度来解读这几位乱世红颜:“我个人认为《蒙曼说唐:乱世红颜》里面写的所有红颜没有一个人想被别人制定规则,她们迫切希望自己来制定这个世界的规则。她们有权势、有地位、有金钱、有情人、有感情生活,她们想要什么都有,但她们只想要一样东西,就是制定规则。所谓乱世红颜,我要制定我的,她要制定她的,所以会有这样的冲突,这是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中唐诗人吕温写过一首《上官昭容书楼歌》,诗的起首便是:“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好一句“不服丈夫胜妇人”,毫无疑问,韦皇后等人的女性意识与她们的政治企图紧密相关,但这并不代表女权本身的虚妄。事实上,一个与唐代社会现实相违背的普世价值——男女平权观念正隐藏在丑恶的政治斗争中。
蒙曼点评太平公主
在这几位女性中,太平公主从政的时间最长,政治天分也最高,也是在文学作品中不断被演绎的一位历史人物。太平公主有一个皇帝父亲(唐高宗)、一个皇帝母亲(武则天)和三个皇帝哥哥(孝敬皇帝李弘、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她参与推翻了一个皇帝(武则天),拥立了两个皇帝(唐中宗、唐睿宗),可最后还是死于曾与自己同仇敌忾的皇帝(唐玄宗)之手。一生处于权力旋涡中的太平公主,却终究无法复制其母武则天的女皇梦。
蒙曼总结说,大概有3个方面因素使得太平公主没能逃脱纠缠她一生的悲剧命运:其一是她大唐公主的身份限制了政治上的发言权,其二是她的政治实力及人脉不如在幕后执掌朝政几十年的武则天,其三是她的对手李隆基远比武则天的对手李显、李旦强大得多。
在《蒙曼说唐:乱世红颜》中,太平公主也是作者着墨最多、倾注情感最多的人物。蒙曼说:“处在乱世中,太平公主有点像奸雄,她是有本事的人,但是她的本事在当时得不到有效的渠道去发挥。我曾经跟学生开玩笑讲,中国古代史书一般都会有《烈女传》,我说《烈女传》上留下名字的人不能列为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她们是有自己性格的,她们想展现自己。并不是说她们想出名,她们只是想要完善自己、表达自己,可是当时社会给她们的渠道极其狭窄,最后把她们逼到做烈女的一条道上。当然太平公主的处境没有这么可怕,但是实际上给她发挥热量的空间是有限的,她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挣扎,而且做了很多不大光彩的事情,在当时,甚至在今天看来做了一些不地道的事情。事实上是社会在限制她,她本来有更好的能量,可以往更好的渠道上发挥。”
先天的劣势及后天的发育不足,使得以太平公主为代表的一批唐朝宫廷女性,最终还是以悲剧的人生结局退出历史舞台,像流星一样闪耀夜空后转瞬即逝。但是,这个红颜乱世的结束之际,恰恰就是开元盛世的开篇之时,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正是以绝无仅有的红妆时代结束作为起点,这种历史前进中的遗憾与牺牲,其中的苦乐悲喜,也只有我们在品读、回味历史的时候细细体会。
《科学时报》 (2008-10-16 B2书界 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