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论 文 实名举报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场吗
 作者:杨新美 来源:科学时报(http://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7-12-6 0:22:7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工业文明时代给人们带来的必然是幸福吗?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影响的加剧,一些原本从事科学哲学、科学史等研究的学者,开始关注科学文化问题,在学术界和公众传播领域都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久前,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火蝴蝶文丛”中的《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以“随笔”文体的形式,陈述了对现代此种文明方式、科学技术的反思。
 
科学随笔不随意
 
从始至终贯穿《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一书的都是随笔类的文章,因其谈论的与科学有关,故称之为科学随笔。文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该书的作者田松说,此书区别于传播科学知识的科普读物,其中的科学随笔谈论的是科学外部的事物,譬如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科学与历史。
 
学物理出身的田松,在念本科时就喜欢看科普文章和科普书,同时又是文学青年,禁不住会写一些评论。早在1990年前后,他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执笔写科学随笔的状态。自2000年以来,他对人类文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科学和技术的价值及功能、对传统与现代化等问题进行反思,到2005年年底为止写了25篇“稻香园随笔”,其中部分纳入了《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之中。田松所理解的科学随笔是把他自己的一些学术性的思考,用一种非学术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大众读者。
 
在写法上,随笔往往旁征博引,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田松认为进入读者语境最好的办法,就是“举读者有所了解的例子,打读者比较熟悉的比方,讲读者能够理解的故事”。
 
在本书《好的归科学,坏的归魔鬼》的正文前,田松引用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中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向奥菲利娅的哥哥解释误杀其父的一段文字。为何要让这段文字摆在文首?田松解释说,这段文字恰好与正文中表述的观念构成对称。哈姆莱特把自己的行为分成了两个部分,好的部分归结于他自己的本性,而坏的部分归结于他的疯狂,不属于他的本性,这样一来,哈姆莱特的本性就永远都是好的。在对于“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讨论中,很多人认为科学的一切都是好的,而不好的是“科学技术的不正当应用”。与哈姆莱特的借口完全对称。读者容易体会哈姆莱特借口的荒谬、不成立,因而也能相应地感受到科学借口的荒谬。“如此一个好的例子,使得文本本身变得有趣,也能把相对应的事情表述得更清楚。”田松如是说。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认为,某种意义上,田松和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蒋劲松已经发表了一些有特色的、令人难忘的作品(如《好的归科学,坏的归魔鬼》、《四姨太效应》等),其写作手法非常重视理念与修辞的结合,这种文学形式远胜过理论的喋喋不休。它们虽然不是正规的“科学说明”,但比较人性化,背后有许多理论支持,很有说服力。
 
反思以寻求新文明
 
在《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一书中作者从科学哲学及科学史的角度出发,通过具体的案例剖析,对当下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工业文明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对时下大众话语中的一些流行观念进行了犀利的解构,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价值进行了重估。
 
田松从地球有限、垃圾无解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现代文明,将当下这个时代命名为“有限地球时代”。本书核心思想体现在第三章——“垃圾,工业文明的痼疾”之中。对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以往的解释是能源、资源有限,要精打细算才能可持续发展,对此田松在书中作出了补充,不仅能源和资源有限,地球容纳垃圾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他认为,垃圾问题会超出能源问题、粮食问题,成为未来世界最主要、最严重的问题。而且,能源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但是垃圾问题将因此而更加严重。因为输入越多的能源,就会产生越多的垃圾,并且将使地球面临严重的散热问题。最后,田松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垃圾问题的不可解决,人类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文明方式,他将其命名为生态文明。
 
从目录上不难看出,本书中第二章“科学依据之外”的篇幅并不亚于第三章。既然是批判工业文明,何以书中反思科学主义的文章也很多?田松解释说,科学是工业文明中的最核心、最强势的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是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以此说明了不仅仅是科学本身以及科学技术出了问题,而是整个文明框架出了问题。因此他批判工业文明是从科学本身的反思开始的,最后上升到了对这种文明的批判。
 
当今,“科学”频繁地出现在报刊、图书乃至网络里,人们只要看见此二字,就会相信其内容的具有权威性的,而不会怀疑其内容的合理性。由于科学的强势话语地位,科学依据成了一个人们本能地用于判断一个事物合理性及价值的标准。田松提出了疑问,除了科学依据,是否还有别的依据?如果这个别的依据与科学依据发生了冲突,是否要以科学依据为最大?他找到了经验依据、历史依据,并把两个依据置于科学依据之上。他把历史依据也同样提高到了方法论的意义上,以之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在《中医为什么要有科学依据?》、《人这种动物为什么要喝牛这种动物的奶?》中,分别以中医和食用牛奶为案例,阐述并发挥了这种方法。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彩虹鱼》即将来到中国
兄弟连连长原型推出回忆录
《胭脂虎》诠释现代成功女性管理者
生活在雅俗之间
用人生诠释奥林匹克精神
五四的激烈背后藏着什么?
来自露天剧场的召唤
普通人的健康对话录
教育部公示07年度高校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
评论:如此偷换概念,林业局太有才了
叶培建:嫦娥月照不是华南虎照
张林琦:艾滋病疫苗研究为何屡战屡败
评论:要收高学费,请张维迎先拉个账单
评论:探寻虎照真相,别动辄“绑架”全国...
《自然》:金星“炼狱”源于失控的温室效应
《皇家学会学报B辑》:男人观看异性获得...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