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华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郑毅教授在日前举行的“择思达上市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一项权威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病率约为4.31%~5.83%,估计全国共有患儿1461万~1979万,其中约65%的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成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行为和酒精及麻醉剂滥用的高风险人群。ADHD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ADHD简称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度、冲动任性等,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业发展和事业成就,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有研究认为,有超过50%的儿童ADHD有共病现象,常见的共病有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焦虑障碍、情感障碍、学习障碍、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共病的出现会大大加重症状的严重程度。
郑毅说,家长和老师对ADHD的认识误区以及诊断治疗方面的不足,给有效控制儿童多动症的上升趋势带来很大障碍。一方面,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阶段特征,这直接影响了儿童ADHD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上的不规范也成为影响其治疗效果的一大障碍。
据介绍,药物治疗是ADHD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传统中枢神经兴奋剂有潜在的引起药物依赖的风险,属国家严格控制的“红处方”药品,此类药品存在的治疗依从性差,耐受性差和服药次数多等方面的不足,很难让广大患儿家长满意。由美国礼来公司研发生产的择思达(盐酸托莫西汀)是目前唯一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ADHD的非中枢神经兴奋剂,现已获准在中国使用。据称,择思达的作用机理与兴奋剂类药物不同,其药效更为持续、稳定、长久,可实现对病症24小时不间断的有效控制,没有“反弹”现象;且作为非兴奋剂,不会产生药物依赖。
郑毅说,多位国内知名儿童精神科医师联合编写的《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已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该《指南》以国内外广泛的科学研究为循证依据,对ADHD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进行了详细描述,系统介绍了ADHD的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学校干预、家长培训及其共患病的诊断及治疗,提出了我国ADHD的防治措施和指南实施办法。《指南》还将择思达作为治疗ADHD的主要推荐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