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招生招聘 论 文 实名举报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专题首页
“嫦娥”奔月之旅
  专题导读

 

        从旧石器时代刻在甲骨上的简单符号,到如今咏叹唱和的诗歌文章;从东方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跨出的左脚,人类对茫茫苍穹中那轮皎洁玉盘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息。

        几代人的智慧,几十年的光阴,而今中国人终于上九天揽月,千年梦圆“嫦娥一号”。

        在不久或者很久的将来,回望热热闹闹的2007年,谁也不能否认,点数中国科技史上的骄傲,世界宇航史上的大事,不能不提“嫦娥一号”奔月之旅。

 

  蓄势待发
  奔月之旅

 

  分析解读

“嫦娥之父”叶培建:做事只有行和不行没有差不多

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不是天生就有的。除了军人家庭的熏陶,也跟他瑞士五年的求学经历有关。1980年,叶培建赴瑞士纳沙太尔大学微技术研究所读博士研究生。“那5年的学习,让我体会到了瑞士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敬业精神,做事只有‘行’和‘不行’,没有‘差不多’”。
 
在为“嫦娥”奋战的3年多时间里,叶培建和他的团队几乎没休过一个节假日,“有一年除夕夜我宣布10点钟下班,大家都很惊诧——今天下班怎么这么早?” 【全文请点击】
 
“嫦娥”告诉世界:中国完成最远的太空“长征”
 
人类迄今探月首次成功率不到50%。“嫦娥”326小时的跋涉之旅,历经8次变轨,经过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三个阶段,复杂程度创下中国航天之最。
 
从千年梦想起飞至今,嫦娥一号首飞任务实现“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精密测控,精确变轨,成功绕月”,飞控精准程度和完美过程令世界瞩目。
 
37年的时间!中国完成了从地球卫星上天到月球卫星成功绕月的巨大跨越。中国航天由此迈进“深空时代”。【全文请点击】
 
“嫦娥一号”专家:万万没想到照片这么清晰
 
赵葆常介绍,CCD立体相机开机,获取第一幅月面图像时,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等专家和领导都在现场。当看到实时传输回的第一张照片时,栾恩杰说:“没有想到会这么清楚。”孙家栋说:“我们都看呆了。”而欧阳自远说:“不钦佩也得钦佩,东西摆在那里。”这一席话更让为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光学成像探测系统辛苦几年的赵葆常备感欣慰。第一张照片传输回来的那一刻,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好多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全文请点击】
 
  花絮报道
  科学网相关博文

 

        嫦娥卫星比日本月亮女神卫星更先进吗?

        嫦娥奔月 圆梦中国

        “嫦娥”舒广袖 宇宙探奥秘

 

叶培建:探月二期工程开始技术攻关 2013年完成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艺术象征“嫦娥奔月”雕塑落成
“嫦娥一号”已对月球背面进行探测并获取影像图
欧阳自远等详解中国首幅月图拍摄与制作过程
中国航天基金会840万重奖绕月探测工程有功人员
“嫦娥一号”所拍摄月球三维图像亮相
叶培建:嫦娥月照不是华南虎照
“嫦娥一号”进入环月轨道后每天约15小时可见
搭载“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一级残骸启运北京
绕月成功一刻科学家热泪流 30天籁电视可接收
“嫦娥一号”卫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 顺利进入工作轨道
“嫦娥一号”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
搭载“嫦娥一号”的运载火箭整流罩残骸飘落江西
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圆满发射升空
更多>>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RSS | 举报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783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乙三号  邮箱:blog@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