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自法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8/16 14:20:53
选择字号:
地球大数据最新监测:亚洲象栖息地近20年丧失超6.7万平方公里

 

中新网北京8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地球大数据的一项最新监测结果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的近20年里,亚洲象栖息地总丧失面积约为67635平方公里,这一丧失面积约占2000年亚洲象栖息地面积的13.4%,表明亚洲象栖息地丧失情况远比人们预期的要严重得多。

记者16日从全球首个大数据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专业科技机构——依托中国科学院建设与运行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CBAS)获悉,该中心自然遗产团队近期研究完成的地球大数据揭示21世纪以来亚洲象栖息地变化的成果论文,已在最新一期学术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发表。该研究提供出一套更新的、高分辨率的和连续时相的监测与评估数据集,用于描述亚洲象栖息地丧失情况及原因,并为今后亚洲象的可持续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论文第一作者、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骆磊副研究员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介绍说,亚洲象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是欧亚大陆现存最大的陆生动物,也是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种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种。由于野生种群数量的锐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早在1986年就将亚洲象列为濒危物种,最新调查显示全球野生亚洲象数量不足5万头,其中中国境内(云南省)为300多头。目前,亚洲象主要分散栖息在中国以及印度(印度象)、斯里兰卡(锡兰象)、印尼(苏门答腊象)、马来西亚(婆罗洲侏儒象)等13个国家的泛热带森林地区。

他指出,21世纪以来,森林砍伐造成的栖息地丧失成为亚洲象濒危的首要原因,但全域亚洲象栖息地丧失面积、强度、时空分布以及驱动力等关键信息的缺乏,严重影响人们对亚洲象濒危状态的客观评估与野生种群恢复的全球努力。

基于此,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自然遗产团队联合中外多家科研单位,利用多源遥感影像、全球森林变化产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世界保护区数据库、亚洲象分布国会议报告、亚洲象调查统计数据、《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全球媒体新闻报道与社会感知数据、野外种群调查信息等地球大数据,对2001-2018年亚洲象分布区森林栖息地变化展开动态监测与评估,并首次量化全域亚洲象栖息地丧失的驱动因素。

地球大数据监测结果显示,2001-2018年亚洲象栖息地总丧失面积超过6.7万平方公里。同时,亚洲象栖息地丧失呈现出极不均衡的时空特征,丧失面积最大的19个亚洲象分布区加起来近5万平方公里,约为总丧失面积的73.7%。尽管13个亚洲象分布国在过去几十年里都制定了相应的栖息地保护与恢复措施,但是亚洲象栖息地丧失并没有停止,在一些国家甚至变得更加严重。

在区域尺度上,2001-2018年中国(云南省)、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和南亚次大陆的亚洲象栖息地分别丧失285平方公里(0.4%)、36025平方公里(53.3%)、22724平方公里(33.6%)和8601平方公里(12.7%);在亚种尺度上,2001-2018年栖息地丧失最严重的是苏门答腊象(34.1%),其次是婆罗洲侏儒象(15.8%)。

骆磊表示,本次研究还系统评估了亚洲象森林栖息地丧失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87%的栖息地丧失直接归因于伐木活动以及由农业和种植园扩张造成的毁林,采矿、城镇扩张以及水库、大坝、公路、铁路和电力线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剩下13%的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

他强调,该研究最终目的是让科学界和公众关注日益严重的亚洲象栖息地丧失问题及其对野生种群恢复的影响。“为了亚洲象这一珍稀物种的存续以及人象和谐共生,我们必须恢复和保护亚洲象森林栖息地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据了解,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受威胁物种(亚洲象、大熊猫、老虎、豹、雪豹等)栖息地保护与可持续管理的科技创新,该中心呼吁全球野生动物保护人士和政策制定者一起探索基于地球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珍稀物种监测、保护、评估与管理手段,并迅速采取紧急行动应对物种灭绝、人兽冲突等突出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携手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地球。(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