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9/21 11:44:51
选择字号:
联合创新打通产学研医“最后一公里”

 1.jpeg

“医院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临床医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展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医院的创新发展,还可以解决产学研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9月18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院企联合研发中心揭牌仪式上,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医三院院长乔杰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医生需要和不同领域的专家一起开展交叉研究合作,构建产学研医融合创新体系。”

“出题者”与“承接者”

北医三院党委书记金昌晓介绍,自2018年起,北医三院提出从“服务型医院”向“研究型医院”战略转型,并在2019年成立北医三院医学创新研究院,牵头组建“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

谈及为什么要成立医学创新研究院和学院路联盟,乔杰表示,北医三院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和推动创新发展,希望将科技转化与创新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创新的临床技术诊断以及预测对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开始持续投入以问题导向的科技创新,并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发现,还需要相关平台进一步促进创新发展。”

这些年来,北医三院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国际一流的研究性医院,乔杰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此,北医三院有效整合资源,激发医务人员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携手企业共同开启创新之路。

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医院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金昌晓认为,北医三院要抓住这样的机遇,依托现有的临床、研发与人才资源,以院企联合研发中心建设为契机,探索科技创新、合作与转化的新模式,推动临床医学创新转化与社会资源和医疗卫生健康市场紧密有机融合,打造“医产学研企”良性循环新生态。

在揭牌仪式上,北医三院的领导与相关企业代表依次为“北医三院—联影研究院智慧影像联合研发中心”“北医三院—人福医药创新药物联合研发中心”“北医三院—亿康医疗遗传检测联合研发中心”“北医三院—艺妙神州 CAR-T细胞治疗联合研发中心”“北医三院—中源协和细胞存储与应用联合研发中心”揭牌。

金昌晓表示,此次院企联合研发中心建设是一种组织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新探索、生态链条上的新尝试,旨在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在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强化企业技术升级能力,提升医院创新体系新效能。

他还希望联合研发团队可以共同发挥技术升级的“出题者”与“承接者”的作用,构建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进一步激发各自的创新活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人类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促进成果转化助推“大健康”

构建产学研医融合创新体系是开展医学创新、推动医疗创新成果转化的必由之路,那么实现各方融合的关键要素有哪些呢?

乔杰认为,要实现交叉融合发展,第一是科研人员要有内生动力,对医院来说,一线医生需要带着问题去探索和研究。第二是需要总体策划,相关政策的导向和领导者的参与也很重要。第三是管理体制机制,比如医院的平台建设,包括基础研究平台和提供医生解决临床问题的具体平台等,这些平台可以提供前沿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分析等。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我们如何在专利的申请、转化过程中联合企业,激发共同合作的热情,实现成果共享等。”乔杰希望相关部门能鼓励科研人员,减轻他们的负担,增加合作的动力,推动建立产学研医融合创新体系。

北医三院副院长宋纯理介绍,近年来,北医三院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人才体系构架,明确公立医院科技创新功能,加大临床研究和转化研发投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促进成果转化助推“大健康”。

“北医三院在扩展空间的基础上,完善基础医学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新转化中心和院企联合研发中心建设,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宋纯理表示,北医三院创新转化工作从顶层设计、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到具体操作层面的流程、内部管理和服务流程均已建成。

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

揭牌仪式结束后,相关人员参观了北医三院—中源协和细胞存储与应用联合研发中心。中心副主任于洋介绍,自2020年5月院企双方首次会谈确定合作意向到揭牌,前后经历了两次创新研究院论证,3次院企高层会谈,历时一年多最终顺利建成。

中源协和在精准医疗产业深耕20余年,拥有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以及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次中源协和与北医三院将围绕细胞研发、细胞存储、细胞应用等全面开展战略合作,推进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打造京津冀临床级细胞存储与应用示范基地。

作为联合研发中心主任,乔杰希望在未来可以依托中心推动细胞治疗。干细胞未来可能在肿瘤、心血管、消化系统、皮肤免疫等疾病领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所有这些新的治疗方案出台使用之前,长期临床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伦理、法律等相关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院企联合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

乔杰认为,对于干细胞来说,未来有无限的生命力,但前提是做好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获取真正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对照研究,还需要严谨的设计、严格的伦理审核,在实验过程中真正找到可能在未来提升治疗有效性、安全性的方法。这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只有坚持下去才能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

据了解,北医三院的科研团队在研发选题、人员聘任与合作模式上有一定的自主决定权,可以与企业从技术和市场需求、医学和临床需求角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挖掘医院与企业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原创性研发和技术升级等多维度的合作潜力,通过学科群相互支撑,推动高质量研发成果转化落地。

然而院企合作并不容易,平台是促成合作的桥梁。乔杰指出,未来风险与挑战并存,研发团队既要守住底线、把好尺寸,又要大胆履职、担当作为,做北大医学的传承者和示范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