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6/9 16:21:34
选择字号:
通用AI:向大脑学习智能本质

 

生命是智能的第一载体,在自然中已经有亿万年的进化历史。作为代表自然界拥有最通用智能的生物大脑,可以通过低功耗和少量后天数据就能实现比现有人工智能更加通用及实现复杂环境下复杂任务的智能行为。因此,探索生物大脑智能认知的底层机理和复杂行为背后的神经科学基础,对于探索智能的本质、揭示心智的奥秘,迈向未来的通用人工智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近期举办的2021北京智源大会上,来自于国内外的科学家围绕通用人工智能(AI)的发展,分享了他们在类脑研究领域的经验和最新成果,以及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可能存在的瓶颈及相应的解决思路。

通用AI成研究热点

通用人工智能(AGI)是指具有一般人类智慧,可以执行人类能够执行的任何智力任务的机器智能。通用人工智能是一些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目标,也是科幻小说和未来研究中的共同话题。一些研究人员将通用人工智能称为强AI(strong AI)或者完全AI(full AI),或称机器具有执行通用智能行为的能力。

与弱AI相比,强AI可以尝试执行全方位的人类认知能力。通用人工智能是具有一般人类智慧,可以执行人类能够执行的任何智力任务的机器智能。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荣休教授甘利俊一在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做出了大量跨时代的工作,其在1967年就提出了随机梯度下降算法,并首次将其用于多层感知机训练。在1972年,甘利俊一提出了联想式记忆模型。

“通用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趋势,而我们的工作是努力用算法、学习机制来贴近通用人工智能。”甘利俊一表示,例如深度网络学习等方法的发展,将有助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

目前,AI主要用于定制解决方案。大多数人工智能系统是建立在单一类型,如图片或声音数据上工作的。大部分AI系统都只为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并且,很多系统都只针对单个数据集进行优化。

随着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大脑学习机制和人工智能越来越发生着深刻的联系。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组主任彼得·达扬表示,可以从人工智能的算法获得启发解释脑科学机制,也可以从丰富而有效的大脑学习机制中获得启发和学习,发展更多新的人工强化学习方法,人工智能应与大脑“联姻”。

借鉴大脑学习机制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教授科塔莱斯基是欧盟人类脑计划的负责人,也是欧洲神经信息学领域的领导者。科塔莱斯基表示,可以在高精度模型上探索大脑的通用智能,从大脑结构和功能入手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的新方向。

基底核是大脑中多巴胺分泌最丰富的核团,在医学上和帕金森症密切相关,而人工智能领域目前最热的强化学习理论也来源自从基底核的工作原理。

“借鉴大脑的功能,以无监督学习的方式,可以实现机器的自感知、自适应、自驱动,同时进行躲避障碍与向目标物体游动的行为。” 科塔莱斯基展现了如何从分子、细胞和神经回路的尺度上,精巧地还原大脑运动和感知相结合的工作原理,并成功模拟了鳗鱼在复杂水流中的运动情况。

“大脑的机制与机器的学习机制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异使得一些对人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对人工智能却很困难;也使得人工智能只能胜任特定任务,而不具备通用智能。” 来自法兰克福高等研究院的丹科·尼科利奇博士通过多个方面的对比研究阐述了大脑的工作机理和与深度学习的差异。

不过,丹科·尼科利表示,类脑智能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这些本质差异,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可以借鉴人类大脑在概念表征、情境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工作机理,提高机器智能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如今,“人工智能视觉算法主要是基于有限的数据量并对其进行标注来训练和实现的,显然无法适应现实世界各种视觉认知任务的复杂性,相关算法对哪些不常见的但后果严重的情况,经常缺乏足够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也对其他场景不具有可推广性。”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认知科学系和计算机科学系特聘教授艾伦·尤尔表示。

尤尔建议,应该通过研究人类视觉感知的规律,并使用更严格的性能指标来挑战和评估算法,解决对抗性攻击、对环境信息过于敏感等算法弱点。“尤其是向人类视觉学习,开发具有组合性的模型,并开发出性能与人类视觉系统一样好或更好的算法。”

打造生物智能开源开放平台

人工智能的发展得益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重大发现,而目前的人工智能与脑科学之间还存在一些错位,弥合这些缺口可能是解决当前人工智能某些不足的关键。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杜凯认为,当前的人工智能与大脑的神经计算还差距非常大,例如在在处理基本的视觉信息输入时,人工神经网络还依赖于对静态图像的学习,而人类视觉系统的神经网络处理信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应该借鉴生物智能的研究,开辟通用智能研究的新路径。”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刘嘉表示,通过对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与计算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将现有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技术、研究工具和理论方法应用到人工智能中,模拟生物大脑,利用人工网络研究生物大脑的特性等,可以推动脑启发的人工智能的发展。

目前,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在通过高精度生物大脑模拟仿真,构建生命智能模型,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可行路径。

智源研究院生命模拟研究中心负责人马雷介绍了智源三大模型之一的“天演”生命模型。结合来自神经科学、信息科学等交叉科学的前沿技术,智源的“天演”生命模型旨在模拟仿真经历亿万年进化演进的生物神经系统和身体。通过搭建高精度模拟仿真软硬件系统,构建生命智能模型并挖掘生物智能机制机理,逐步启发和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

“大脑模型的规模越大、精细程度越高,越能表征生物智能性,而当今大规模高精度仿真依然存在诸多瓶颈,其中最关键的挑战要数计算的复杂性,现有的超级计算系统难以承担大脑突触级别的超微精细计算。”马雷表示。

刘嘉表示,人工智能研究者应积极通过对生物脑内部认知过程的探索,比较生物智能与神经网络的异同,帮助我们了解大脑在实现特定认知功能的神经机理和认知范式,完善和革新现有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与算法,探索智能的边界和脑启发/类脑的通用智能研究新路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