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叶思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2/21 17:04:06
选择字号:
上海交大医学院改革创新博士后制度成效显著

2月20日,《中国科学报》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悉,该院近年来结合“双一流”建设目标,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博士后培养机制,在博士后的培养和使用中发现勇于担当、乐于创造的“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获得了显著成效。

“十三五”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4个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学的博士后队伍不断壮大,博士后招收量质齐升,政策红利和培养力度不断增强,博士后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交大医学院共招收668位博士后,平均进站年龄为30岁,其中年均39%来自世界排名前100名的知名院校;2020年,这一比例达45.4%。此外,留学回国人员的比例也有明显提升,近三年招收的外籍博士后显著增多,博士后队伍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从进站一级学科来看,基础医学(47%)的博士后队伍最为庞大,其次是临床医学(34.1%)、生物学(11.8%)和口腔医学(6.8%);从二级学科和博士专业来看,博士后的学科背景、专业结构具有多元化和交叉性的特点。另对博士后进站前的科研成果(论文和专利)的统计发现,2016年之前,在进站前发表3篇及以上论文的博士后占比9.5%,而2016年及之后该占比为29.5%,表明“十三五”期间招收的博士后质量有明显提升。

近5年来,医学院不断加大博士后培养力度,优秀的合作导师、优异的学术环境、优质的科研平台为博士后提供了优越的成长空间。2016年至2020年,医学院入选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4人,居于全国医学院校前列;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86人,年度入选人数持续排在市属高校第一位。在站博士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以及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的人员比例高达60%。

随着培养力度的加强,一批优秀研究成果逐步涌现。医学院博士后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的比例为72%,其中18.5%发表了3篇及以上论文,而在CellNatureScience子刊上发表论文或发表于影响因子在10分及以上刊物的论文的比例为16.5%。

与此同时,一大批博士后出站走上新岗位,汇聚成一支服务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博士后力量”,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工作中的一股强劲“后浪”。近五年医学院博士后出站去向分析显示,绝大多数博士后出站后选择投身于医疗、高等教育和生物医药领域,主要就职于三甲医院(38.4%)、科研院所(20%)、留设站单位工作(12.5%)。出站留院的博士后中,2020年有4人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

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医学人才成长规律,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从2018年5月开始实施“博士后激励计划”,创新推出“2+X”培养模式,以包容、灵活的政策和宽松自主的科研环境吸引鼓励优秀青年科研人才潜心科研,追逐学术梦想。

首先,高水平的合作导师、浓郁的学术氛围、一流的研究设施与平台,为博士后的研究之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鼓舞了他们攻克技术难关、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其次,20万至35万的薪酬待遇,为博士后解除后顾之忧,让博士后心无旁骛、潜心科研;再者,刚柔相济的激励措施,还为留设站单位工作的优秀博士后提供了入职与破格晋升的绿色通路,助其成长为医教研领域的拔尖人才和中坚力量。目前已有253位博士后通过遴选进入该激励计划,其中28位优秀博士后顺利通过中期考核进入“X”培养阶段,将继续深入研究、为创新成果蓄能。

据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已累计招收博士后1100多人,期满出站博士后近600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在医教研领域发光发热的优秀人才。在2020年度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综合评估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流动站在33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脱颖而出,获评优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