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王之康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2/13 10:53:48
选择字号: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为稳住我们的饭碗,他们仍在行动!


 

尽管家乡河北石家庄已逐步得到缓解,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张静昆还是决定今年留在实验室过春节。

张静昆在中科院院士李家洋团队从事水稻基因组相关研究。就在腊月二十三,她参与的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发表在国际高水平期刊《细胞》,该成果将有望培育出新型多倍体水稻作物,从而大幅提升粮食产量并增加环境变化适应性

“这是一个全新领域,虽然我们已创制了一些改良性状的水稻材料,但如果要变成栽培品种在大田里,还需要很多工作。”这是张静昆从2018年进入课题组时就开始的研究,成功给了她极大地鼓励和信心,不回家给了她更多时间开展下一步工作。比如:给水稻材料浇水、到温室看看、看看文献,“还打算睡个完整的觉,自然醒的那种。”

“今年是第一次在外面过新年,肯定会想家,不过跟大家在一起挺开心的。”张静昆笑着说,之前每次跟父母视频时,她都会说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了,这两天临近过年,又跟父母视频了“他们又问我是否回家,我说回不了了,他们说我们知道,就是问问。”

在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像张静昆这样因疫情原因,响应就地过年号召留守实验室的师生不在少数,他们也都有着各自打算。

博士后贾美茹说,想利用这段时间继续完善科研我的工作。

博士生孙凯说,要赶快整理好水稻种子拿到南方种植,加速新一代水稻品种的培养,同时找时间到北京转一转。

今年的博士新生曾鹏说,打算利用这段时间了解自己研究的前沿进展,列出研究提纲,为以后做好准备。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植物科学发展的国际前沿,以重要农作物和模式植物为研究对象,系统深入地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解析植物生长发育与复杂农艺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与调控网络,挖掘用于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创新性贡献。

一直以来,李家洋院士团队从事着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引领作物高效精准的设计育种,为保障粮食安全,“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张静昆正在查看水稻材料生长状况(王之康/摄)

曾鹏正在温室取样(王之康/摄)

孙凯希望为新一代水稻品种的培养作出贡献(王之康/摄)

 贾美茹想要利用这尽快完善科研工作(王之康/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