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清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0/21 13:26:13
选择字号:
碳基能源科技与“双碳”战略研讨会在山西召开

 

10月16日,由太原理工大学主办的2021年碳基能源科技与“双碳”战略目标研讨会在山西召开。会议围绕“碳中和”主题,组织了17场高质量“烧脑”学术报告,来自海内外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谢克昌,以及陈勇、郭烈锦、韩布兴、黄维和、黄庆学、金红光、凌文、刘合、刘吉臻、刘科、刘中民、彭苏萍、周守为等院士,来自美国的Norman Li、Monty Alger、澳大利亚的Anton Middelberg、余艾冰院士等1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并围绕大会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大会向谢克昌颁发“杰出贡献奖”。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代表学校致开幕词,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孙宏斌应邀作报告。

谢克昌在演讲中对能源发展形势做出基本判断,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具有兜底保障作用,应持续做好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实现了清洁高效利用的煤炭就是清洁能源;油气供应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应加强油气勘探开发,增储上产;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我国电力增量主体,但短期内难堪大用,应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核电发展应该立足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氢能是重要的二次能源,要以发展绿氢为方向,加强应用场景和高效低成本技术融合创新,储能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应加快储能产业发展。

他将2021~2060年分为四个阶段:2021~2030年是能源领域变革期,处于碳排放达峰阶段,任务是要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10亿吨以内,非化石能源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2031至2035年是能源体系养成期,要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00亿吨以内,非化石能源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2036~2050年是能源革命定型期,是碳排放稳中趋降阶段,我国要建成能源强国,建成现代能源体系,GDP增长与能源需求量脱钩;2051至2060年是碳中和阶段。

他强调,要警惕非系统减碳操作引发的系统性破坏,警惕不切实际的能源转型可能带来的能源危机,警惕急功冒进减碳操作引发的经济刚性破坏,警惕无视“双碳”科学性的“摊派式”减碳,警惕西方利用不对称的“双碳”问题遏制中国发展。

刘中民在演讲中强调,我国能源结构现状中,各能源系统相对独立、难以合并“同类项”,整体效率不高、结构不合理,缺乏链接各能源分系统的关键技术。钢铁、水泥、有色行业、化工是典型的流程工业,现有流程体系下碳减排空间较小,是典型的难脱碳行业,需要通过深度电气化解决部分问题,但要达到低碳、零碳要求,必须推动工业流程再造,需要一系列颠覆性技术。绿氢在难脱碳行业中的应用被寄予厚望。氢能具有能量、物质双重属性,能满足工业流程中能量物质的双重需求,由可再生能源制取的绿氢将是低碳与零碳发展的重要媒介,例如绿氢和氧气可以促进煤化工二氧化碳零排放甚至负排放,钢铁行业引入减碳新工艺,如氢冶金用氢气替代碳还原铁矿石,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高炉冶金的20%,等等,要以“双碳”新理念重新审视传统过程,积极应对挑战,重构能源与工业体系。

周守为认为,节能提效是实现碳中和最重要的举措,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是能源强度,单位GDP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碳强度,我国单位GDP能耗虽然比2005年降低了65%,但仍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是发达国家的2.1倍。从中美能源结构及碳排放对比中得到启示,我国22亿千瓦发电总装机容量是美国的两倍,仅仅支持了美国70%的GDP,美国近十年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6%,因此节能降耗大有可为。另外,美国近十年页岩气产量年平均增长23.4%,天然气代替煤发电比例由22%增长至40%,我们要提高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减少煤炭使用量。

与会中外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和最新科技成果,就“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油气开采方式、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化学催化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会议期间,太原理工大学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了挂牌仪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