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9/26 8:40:27
选择字号:
GMIC在线Pro开幕,用科技凝聚世界

 

图片2.jpg

9月24日,GMIC在线Pro19:00成功开幕,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发改委、中关村科学城指导,长城会主办、高山大学联合主办。同时,该活动也是2020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精彩系列活动之一,主题是通过行动打破国界壁垒,用网络的温度温暖彼此,倡导跨越数字鸿沟,希望“用科技凝聚世界”。

主会场第一部分主题延续了GMIC在线的大主题——“幂次生长”。GMIC主办方、长城会CEO周昌华,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孟樸-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以及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许倬云等等出席了此部分会议。专家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拉开了这场科技商业盛宴的大幕。

周昌华在致辞中表示,接下来将会有最好的科学家、历史学家等讲故事。宏大的故事背后,含着我们对科技、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思考。在短的尺度里,疫情马上就会过去,时间放长远一些,50亿年后太阳也会熄灭,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和物质、机器以及知识都会随之而去。从这个角度来说,地球上的一切都是非常扎实的命运共同体。疫情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过滤器,偏离常识的浮夸的东西被抹掉了,追求的大道浮出水面,就是用科学精神来思考,坚持长期主义,这就是GMIC在线Pro版,这些大咖们讲述的地球故事背后的共同点。

随后,由科幻雨果奖获得者、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主持,三位院士带来了一场“科学展望”的圆桌对话。

图片4.jpg

郝景芳(左)、郭毅可(右一)、王贻芳(右中)、周忠和(右下)展开“科学展望”对话   图片来源:GMIC

对话从三位院士眼中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突破和进展开始,周忠和认为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科技。郭毅可认为是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王贻芳则认为,物质科学、生物科学、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与协同发展将是未来的核心。

郭毅可在对话中分享,没有不可替代的东西,数字孪生体是完全可能的。王贻芳提到在很大程度上,大家对量子纠缠的描述和理解是错误的,把不理解的东西都解释成跟量子力学相关,其实量子力学并没有多么神秘。周忠和则说到,如果把人类社会比坐一辆车,科学和技术就是发动机,人文就是指引车子向前的方向。

关于基因技术的发展与伦理问题,三位院士也展开了深层交流。周忠和认为基因编辑是生命科学中最激动人心的技术,必将造福人类,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人类社会遇到的最大的伦理挑战,因为它挑战了人类身份识别的问题。王贻芳与郭毅可都认同技术的发展不可阻挡,并且人类最终会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在其他讲座环节,孟樸表示,5G技术正在助力教育、医疗、社交互动等众多行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今年是5G的扩展年。全球众多运营商都在快速部署5G。多样化的频谱和多样化的网络部署,将释放5G全部潜能。出5G+AI的技术趋势将是重大课题与成长机遇。同时,5G+AI,结合边缘云,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重新分布,降低时延并赋能新的应用与服务,将极大助力生产力革新。

图片3.jpg

许倬云分享“如何认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图片来源:GMIC

许倬云则探讨了“如何认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他提到,牛顿力学时期,认为秩序是永恒、稳定的,引申到了人类、人文社会的演化也是应当固定的。可到二战后,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毁灭,同时青霉素的出现让人类发现我们可以干预天然秩序。人类开始反思我们对宇宙本身是否还不够了解,开始进一步探究物质的本源。甚至转化到人文社会科学上,我们也面临新的动态社会问题。在如今这个阶段对于宇宙、世界、甚至人类社会的思考,过程必定是“一大串的疑问”,这也是“将来是此后我们人类重建自己思想体系,解释自己存在的环境(为何)如此,必须要做的工作”。

9月25日,GMIC在线Pro将继续举办接下来的科学盛宴,还有“如何打造不会失控的人工智能”“顶尖实验室探访”“遥望火星”“超神奇的仿真技术”“全球新生代”等特别讲座。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