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靳军 张行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5/26 21:32:53
选择字号:
麦田里的一堂特殊党课
 
 
 
 
 
 
“今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我们不仅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还遭遇了近10年来最为严重的小麦条锈病。可喜的是,我们不仅有效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也控制住了小麦条锈病。”
 
5月24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曹新庄农场的小麦试验田里,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正在给一群师生大声讲述着。
 
天空有些阴沉,凉风里夹带着细细的雨点飘落在麦穗上,飘落在师生们的身上。
 
这里的麦田是学校多个小麦试验田的一部分,它们都是专家们用来开展小麦新品种选育和抗病性鉴定的,从这些小麦试验田里,先后诞生了“碧蚂1号”“丰产3号”“矮丰3号”“西农881”“小偃6号”“陕农7859”“陕农229”“西农979”“西农511”等享誉黄淮麦区的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完成了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疯狂变异的秘密及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等多项重大科学研究,也先后走出了赵洪璋、李振声、李振岐、王辉等众多院士专家。
 
这一群师生近40人,主要来自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以返校的研究生为主。这些研究生有该校植保学院的、农学院的,还有林学院的,他们中党员居多,其余的是入党积极分子。康振生是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还是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党支部书记。
 
康振生是一个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也是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首次担任党支部书记他深感责任重大。今天的小麦试验田就是他作为党支部书记给大家上党课的特殊课堂。
 
“小麦条锈病会让小麦叶子枯死,最终使小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它造成的小麦产量损失通常以‘亿斤’为单位。”康振生俯身从试验田里拔出一枝感染了条锈病的麦子,给师生们展示着病麦的“惨状”。在他的脚下,有着两块截然不同的试验田,右侧是受条锈病侵害的麦田,枝叶枯黄、麦穗干瘪,左侧是喷施药剂后的麦田,枝叶泛绿、麦穗饱满。
 
2019年,全国多地小麦偏早播种,加之秋季多雨,冬季气温偏高,给小麦条锈菌的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进入2020年春季后,适宜的雨水再度助长条锈病的疯狂传播,我国小麦条锈病呈现出发生早、范围广、程度重的态势,为近十年来所罕见。
 
面对小麦生产中出现的特殊气候条件和条锈病的异常表现,康振生从1月中旬开始,就带领团队成员赴陕西宝鸡、四川绵阳、湖北襄阳和河南南阳等地,开展小麦病虫害普查,提前一个月发出条锈病大流行的预警,还向陕西和国家相关部门提交报告,提出“春病冬治,控前保后;控西保东,打点保面”的防治策略并深入一线现场指导。
 
3月10日,陕西省历史上首次在早春开展小麦条锈病“一喷两控”行动, 4月20日,全省开展的全面防控行动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在陕西关中,‘防控条锈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宣传氛围浓厚,自走式喷雾器、无人机等所有的先进设备也利用起来了。”康振生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像我们这样,通过党和政府的指导,全面动员起来防控小麦条锈病,这和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一样,都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陕西省关中灌区和北部旱地麦区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菌东西部菌源交流的“桥梁”地带,是小麦条锈病菌重要的“越冬区”,直接影响着陕西乃至全国北方麦区粮食安全。康振生比喻说,做好陕西小麦条锈病防控就如同做好武汉新冠肺炎防控,只要陕西条锈病控制好了,全国就能控制住。
 
“陕西防控的效果达到了95%,我可以告诉大家,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小麦主产区丰收已成定局。”康振生高兴地说,“我们在西农这块试验田里,实际上是直接或间接的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雨点稀疏了,风也小了,试验田里,康振生的声音舒缓而有力,胸前的党徽鲜艳夺目。一旁听讲的2018级硕士研究生徐一文抬起了帽檐,眼睛从脚下的试验田转向远方的天空,“我很激动。”她说,作为康老师团队的一名成员,得知团队的工作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感觉很自豪,而作为一名党员,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展现、成效巨大,感觉很骄傲。
 
西农的小麦试验田,康振生已经走了整整43年。从1977年起在进入该校学习植物保护专业,到跟随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振岐进行小麦锈病研究,再到留校工作至今,他在导师的引领下走进小麦锈病研究的学术殿堂,加入中国共产党,小麦试验田见证了他的汗水与梦想,而“一孔窑洞走出来两院士”更成为学校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试验田边,竖立着一块红底黄字的大牌子,上面书写着“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24个字,这就是康振生及一代又一代广大科教工作者身上所共有的“西农精神”。
 
支部党员、应届博士毕业生郭嘉望着这块牌子陷入沉思,“康老师是我们的好榜样。”他说,在这个即将迎来小麦丰收的时节,这堂田间党课让自己既真切看到了实验室之外的小麦条锈病真实状况,更真切感受到了康老师的人格精神,“康老师永远都在工作中,老师都那么努力,我们凭什么懈怠!”
 
“我们既有立地生产大贡献,也有顶天理论好文章。”“我们在国际上发出了响亮的西农声音,小麦条锈病研究的杨凌小组受到国际同行认可。”“我们不仅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碗里还要盛满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科学问题从田间来,带回实验室研究,再用成果服务大田生产。”
 
在偌大的曹新庄农场里,康振生带着师生们从一个试验田来到另一个试验田,边走边讲,时而驻足指点麦苗,时而凝神听取和回答学生提问。从9点整开始的讲课,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1个小时。这个时候,风停了,雨住了,天空逐渐晴朗起来了。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在一片金黄色的麦田里,康振生右手握拳上举,带领党员师生们重温入党誓词,响亮而坚定的声音在麦田里回荡。
 
“我感觉热血上涌。”入党积极分子、一年级研究生胡泽宇在宣誓的队伍旁聆听、观看,他说,康老师和其他老师、学长学姐们“站在麦田里,就像站在战场上一样”,他们坚守小麦生产一线,与条锈病不断斗争的样子很美,希望自己尽快成为这个先进集体的一员,为国家作贡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