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曲天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2/25 12:11:32
选择字号:
精耕盐碱地 催绽幸福花
——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科技服务侧记

浩荡穿越中国9个省和自治区的辽阔土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山东东营入海口三角洲地带形成了800万亩重盐碱地,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如何既保护绿水青山又发展金山银山?如何走出一条适宜地方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12年前的“不毛之地”,到如今水草丰茂的智慧草牧场和技术示范园,从在“穷窝窝”里创造出“毛坨模式”,到面向国家地方重大战略、校地共建“生态高效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10余年来,青岛农业大学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和智力优势,瞄准地方发展难点痛点,扎根泥土、精准发力,在盐碱地上浇灌出脱贫致富的幸福之花,为黄三角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绘出充满希望的美丽画卷。

致富毛坨村,科技扶贫‘农大模式’落地生根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汀罗镇的毛坨村曾是个有名的贫困村,地碱、水咸、干旱,6000多亩土地基本上都是“啥也种不了”的盐碱地。在黄三角地区,毛坨村的自然条件并不是个例。

2008年10月,青岛农业大学与利津县政府签署协议,在毛坨村建立“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改良及生态农业试验工作站”和“研究生工作站”,成立5个专业实验室,选派专家教授组成7个团队入驻。就这样,一批批专家教授扎根盐碱滩,苦战荒凉地,一场荒地上从无到有的“耕耘”正式开启。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同年12月,该校在当地成立黄河三角洲研究院。2017年10月,该校与利津县人民政府签订校地共建服务振兴战略合作协议,青岛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利津)揭牌成立。

就这样,经过近十年的“耕耘”,毛坨村富了,也出名了,从“服务站”到“研究院”,学校逐渐探索出一条在盐碱地上“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美丽农村”的可行路径,和一个“可复制、能推广”的科技扶贫新模式“毛坨模式”,成为我国农业高校深度服务地方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

“从专家试验站、工作站到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再到乡村振兴研究院,从校地合作到政产学研用深度结合,从贫困村利津县到辐射整个东营市,学校在黄三角盐碱地开创的科技扶贫‘农大模式’,为盐碱地综合治理和山东省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青岛农业大学校长宋希云说。

输血加造血,黄三角迎来农大科技“及时雨”

集中优势科教资源投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是青岛农业大学突出“农”字特色服务社会发展的典型代表。

2014年起,该校农学院王晶珊教授带领团队进驻毛坨村,七年间开展花生耐盐鉴定和耐盐花生新品种选育工作,筛选鉴定出花生耐盐新种质132份,其中耐盐性极强的种质26份。

扎实科研攻关,收获累累硕果,王晶珊是一批批扎根黄三角洲盐碱地,向贫瘠土地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农大专家教授的缩影。2019年,学校作为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接连受到国家、山东省通报表彰,学校多年来深度服务黄三角的事迹成为亮点。

让技术长在泥土里,打造脱贫攻坚金钥匙,是学校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科技扶贫的关键词。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学校先后组织选派12个学院的27支研究团队、200余名专家教授和200余名研究生进驻东营市,在黄三角建立核心示范区11处,相关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已为当地累计改造盐碱地23万亩,节水30亿立方米,粮棉油作物累计增产3亿公斤,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

要输血,更要造血。着力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学校组织专业人员大力实施“上门科技培训、农民进校培训、网络进家培训”的“三培训”工程,为当地培养出一批带不走的“土专家”“田秀才”。目前已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近200次、培训1万余人,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蓄积起持久的内生动力。

聚焦国家战略,校地合作深化面向“十四五”

前不久,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主持召开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情况汇报会,为“十四五”期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早在201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为全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2017年,学校与黄河三角洲农高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更加全面、深入的合作,学校新一轮服务黄三角高质量发展正式开启。

今年3月,学校选派到乡村振兴研究院(利津)的专职人员全面到位,各项工作落地展开。5月,由黄三角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与学校联合共建的“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态高效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规划全部完成。

目前,研究院已在现有1000亩试验基地上规划建设‘一场、一园、七区’九个板块,组织16支科研团队、50余名教师入驻并开展实验示范,种植牧草、农作物、果树、花卉等30多个品种。根据规划,研究院将努力打造智库富集、技术集成、成果集聚、人才汇聚的区域领先、国内先进、国际一流综合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启,学校将继续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依托校地共建研究院,为地方注入更多人才、科技资源,为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和黄三角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青岛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宝笃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