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昂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19/9/20 10:25:16
选择字号:
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比例达到8.47%,而在2005年,这个比例仅为1.6%。
5.3倍是如何实现的?
——走进201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现场

 

9月14日至20日,201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今年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以“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为主题,全国将有1.5万个单位开展重点活动2.4万次,辐射公众3.2亿人次。

作为大型群众性公益科普活动,今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设在中国科技馆和北京科学中心。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比例达到8.47%,而在2005年,这个比例仅为1.6%。5.3倍的增长是如何实现的?科普日首日,记者走进活动现场,体验科普展的精彩纷呈,寻找公民科学素养快速提升的答案。

多种形式展示成果,互动体验激发科学兴趣

“我们这个模拟驾驶是从太谷西到太原南,其间会经过多种地形。”郑州捷安高科公司的员工马国伟告诉记者。在中国科技馆一层的展厅内,1:1还原的复兴号高铁驾驶舱前,想参与体验的观众排起了长队。据介绍,这个模拟驾驶台不仅与实际高铁的尺寸一样,而且连材质都一样。

在由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联合主办的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中,类似的游艺、互动体验等展示方式有很多,公众在游戏体验的同时,既能与科学零距离,也能切身感受到我国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成就:

悠扬的音乐《东方红》在展厅里响起,这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翟志刚的发言录音引人注目,这是我国宇航员第一次太空行走;视频影像中,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故事令人动容;通过VR技术,观众感受到歼15战斗机在国产航母起落的过程……音频、视频以及VR的展示方式,令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互动体验的方式,还让观众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在垃圾分类展示屏前,观众点击屏幕中不同的日用品,就能自动显示出其属于何种垃圾;在中国药学会的展台前,工作人员向观众介绍如何合理输液和使用激素,以及糖尿病的用药小常识;通过“愤怒的抗生素”展示,观众了解到,发烧感冒就去打吊针用抗生素,并非正确的选择。

互动体验的展出方式,也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在中国芯的展台前,孩子们争相体验着超算游戏。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中学附属小学的学生们,通过组装大桥模型来了解各式各样的桥。司宁小同学告诉记者,“这样的动手方式,让我更好地了解了课本中的大桥。”

科普活动对于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作用明显。据科普日展馆屏幕上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比例达到8.47%,京沪两地均已突破20%;而在2005年《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2006-2010-2020)》颁布之前,这个比例仅为1.6%。

不只是科学知识,还能体会到科学家精神

除了北京主会场之外,全国各地在科普日期间均开展了各类科普活动:

天津举办全域科普展,广东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分会场活动及科学嘉年华活动,黑龙江举办2019年全国科普日暨黑龙江省金秋活动月,福建举办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暨2019年福建省科普日主场活动……

自2004年以来,中国科协已连续15年举办全国科普日活动,各地各部门在全国科普日期间累计举办重点科普活动近8万次,参与公众超过15亿人次。

而在经费和展馆建设方面,科技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科普经费筹集额为160.05亿元,政府拨款占全部经费筹集额的76.82%。2017年全国共有科普场馆1439个,较2016年增加46个,全国平均每96.6万人拥有一个科普场馆。当年科技场馆共有6301.75万参观人次,较上年增长11.61%,科技类博物馆共有1.42亿参观人次,较上年增长28.85%。

对公众开放科普活动的不只有科技场馆,还有高校和科研机构,2017年科普活动参加人数共计7.71亿人次,较上一年增长6.30%,其中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科普活动的数量达到8461次,参观人次达到878.65万人次。

公众从科普活动中学到的不只是科学知识,还能体会到科学家精神。在中国科技馆一层,两弹一星元勋墙吸引了很多观众。在二层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专题展”的展台前,来自河北遵化的周先生,正在扫描展板上的二维码,给儿子转述物理学家黄昆的故事,“中秋假期,特意带他来感受一下。”钱学森一家人在美国放弃的汽车和洋房照片,物理学家郑哲敏购买汽车的票据,都给父子俩以震撼。在物理学家程开甲的照片旁,是他在1996年手书的“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多渠道传播的同时,还进行着科学辟谣

通过观展,观众从科学家们身上学到的除了奉献精神,还有严谨的研究态度。在展览播放的视频中,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说,“做科学研究就得需要这种严谨的态度,不能敷衍了事。”

在科普活动中,科普工作者们也在用严谨的态度工作着。他们通过各个媒体渠道传播着科学知识。据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出版科普图书1.4万种1.12亿册,全年累计发行科技类报纸4.91亿份,电视台播放科普(技)节目累计8.97万小时,电台播出科普(技)节目累计7.37万小时。

各种新媒体工具,也被科普工作者用于科技传播。2017年,2065个科普类微博发布各类文章66.45万篇,阅读量达到44.09亿次。5488个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文章87.49万篇,阅读量达到6.94亿次。在各个短视频平台上,也有大量科普视频,这样的科普方式受到大众欢迎。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戴伟在他拥有300万粉丝的科普快手号“戴博士实验室”中发布了“70年我想对中国说”的短视频,通过喷剂让白纸显示出“70”的字样,在7小时内就有13万次播放。

科普工作者利用各类媒介工具,不仅在普及科学知识,也在进行着科学辟谣。在中国科技馆一层的展板上,展示着中国科协联合有关部门,动员社会机构、权威媒体和科技工作者共同实施“科学辟谣行动”的成果。自今年8月底上线以来,科学辟谣平台已经汇集谣言25万条,辟谣资源2500条,入驻辟谣专家516位。

在成果展示现场,记者听到两位参观者的对话——其中一位说,“前阵子你不跟我说5G辐射比4G大,对人体有危害吗?瞧,这不都被辟谣了嘛,专家说压根就没这回事,与常用的家用电器相比,小区基站的5G辐射量微乎其微。”“就是啊,平时谣言满天飞,科学素质低就容易信谣,由专家来辟谣真是太有必要了!”

辟谣信息激发着公众去思考科学,用原中国科技馆馆长李象益的话来说,就是“让公众更多地在辟谣这个过程当中去思考、去分析、去辨析,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从科学的角度提高和培养他们的素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