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阳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3/15 10:36:29
选择字号:
点赞为科学探索做出的“局部牺牲”

 

李晨阳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副省长王世杰表示,贵州将全力保障“中国天眼”的科学探测,即便做出局部牺牲,也不会借“中国天眼”搞旅游发大财。此言一出,迎来一片点赞。

“‘天眼’是国之重器,为国家提供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国人大代表、黔南州州长吴胜华也郑重承诺。

乍看去,“天眼”就像一口大锅,被动接收着来自宇宙空间的各种电磁辐射波。但从科研目的出发,绝不能“剜进锅里都是菜”,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电磁波干扰就最好摈弃在外。

为了保护“天眼”工作的电磁环境,贵州省委省政府作出一系列举措:关闭核心区通信基站、降低中间区功率基站;主动停建了罗甸县机场等工程项目;斥资数十亿元组织周边农户搬迁;成立专门的保护法庭,出台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尽管为科普目的开放了相关旅游,但每天游客人数限制在2000名,同时开展比机场更加严格的安检。

观天不易。天文科学装置对周边环境的要求大多非常严苛。随着城市建设规模扩大、雾霾天气加重、夜晚光亮度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空气湿度增加,许多运行多年的天文望远镜观测效果受到严重影响。2013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设在南京紫金山的观测站就因为光环境恶化而结束了天文观测历史,化身成科普博物馆。

每一个大科学装置都是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的国之重器,目的都在于通过长期稳定运行和持续开展科研活动,为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做出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贡献。

大科学装置不仅仅是庙堂之上的瑚琏之器,也是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公益基础设施,为社会各方需求提供保障。

如果因为人类活动的干扰,让这些大科学装置“建好不用好”,不仅是对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科学前沿探索的巨大损失。宇宙浩渺、天机无限,我们甚至有可能根本不知道损失的究竟是什么。

因此像贵州省这样为“天眼”做出的“局部牺牲”,是对纳税人的尊重,对建设者的尊重,对科研工作者的尊重,也是对人类永不熄灭的探索精神的尊重。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局部牺牲”毕竟也是牺牲。在成就大我、迎向未来的同时,也不能简单地抛弃对小我、对当下的人文关怀。对做出牺牲的一方进行适当、合理的补偿,也是地方发展建设中的应有之义。无论是支持科学探索,还是助推民生建设,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13.9亿中国人民拥抱更富足强大的祖国,奔向更美好幸福的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张杰曾讲述过他两度到访“天眼”之乡——贵州省平塘县的故事。2005年,当地的贫困状况深深刺痛了他;2018年,“天文小镇”面貌一新,当地周围1650户贫困家庭已经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到了自然资源条件更好的地方。

所谓“局部牺牲”,终究要走向更广泛的共赢。

《中国科学报》 (2019-03-15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