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1/11 18:14:04
选择字号:
中国品牌科学与应用论坛暨全球品牌战略研讨会举行
学界业界同台探讨中国品牌的中国力量

 

11月9日至10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经济与管理学部、国家品牌战略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品牌科学与应用论坛暨全球品牌战略国际研讨会”在沪召开。正值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会议选择“全球环境下的品牌战略:中国的力量”为主题,聚焦全球环境变化之下的品牌战略,探讨面向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品牌发展战略,探究中国力量所蕴含的中国智慧,探索世界品牌理论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

华东师大副校长李志斌、经济与管理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志刚和美国纽黑文大学教授王承璐分别致辞。国家品牌战略研究中心国际专家顾问委员会主席、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杰出讲席教授扬-本尼迪克特×斯廷坎普借助视频向大会表示祝贺。李志斌还为国家品牌战略研究中心国际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客座研究员和兼职(高级)研究员颁发聘书。

与会嘉宾从学术和实践两个视角对中国力量及其显示的品牌化实践和研究方向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论坛主席、华东师大国家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亚欧商学院中方院长何佳讯在报告中表示,是平台经济为中国品牌成为全球市场竞争者提供了绝好机会。由此延伸至学术研究领域,他对中美两份顶级期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和《管理世界》10年间(2009-2018)所发表的全部论文进行分析,指出在同年同期刊上的论文,高被引论文和低被引论文存在巨大反差。由此,何佳讯对中国学者开展品牌科学研究提出建议:在追求研究的影响力时,要立足本土,更要在全球范围产生影响;要超越以中国样本或中国制度情境为基础的研究阶段,开展基于中国文化和理论根源而开发的新构念和新理论,并努力融入世界知识系统,为国际学术界贡献源于中国的智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郭晓凌表示,中国力量崛起为全球品牌利用中国文化元素构建本土化战略提供了基础,而理解这一文化混搭现象的差异化评价的关键,在于个体层面的内隐理论。持文化增长观的人倾向于把文化混搭视为文化欣赏,而持文化固定观的人则倾向于把文化混搭视为文化剥削。

英国Loughborough大学John W. Cadogan教授则从期刊主编的角度分享了高水平期刊的审稿过程,以及如何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高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特别分析和强调了理论建构的重要问题。

论坛主席何佳讯在接受《中国科学报》等采访时表示,不同于传统企业侧重收益和成本的估价方式,平台企业的重要估值依据之一来自顾客数量或称“流量”,同时品牌的构建过程也转变为更依赖于资本市场和新的商业模式共同发力,造就利用人口基数和数字化环境引发的新战略方向,这将会彻底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治理结构,是真正的大变革。

何佳讯指出,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促使下,许多中国企业不得不转向自创品牌或品牌升级发展,此时品牌的培育和经营就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而高端品牌管理人才紧缺成为普遍困境,未来企业更多需要的,是熟悉后台技术等数字化经营手段,同时拥有品牌情感构建能力的跨专业管理人才。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