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振娅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8/4/9 15:50:25
选择字号:
环境工程专家郝吉明:时刻不忘对祖国的责任

郝吉明 清华大学供图

“无论是学生还是学者,你研究的课题都要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否则将毫无意义。”著名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四十余年,不曾停歇。

力量源于责任

在满是书柜的办公室里,每个角落几乎都堆着成摞的书稿,有研究生论文、有讲义、有项目实施报告,内容大都围绕大气污染治理。硕大书桌背后的四个大字“宁静致远”,正是主人心境的体现。郝吉明坚信,力量源于责任,精神贵在坚韧;勤奋铸就精品,务实方能求真。

郝吉明1946年出生于山东省梁山县,1965年考入清华大学。在1981年1月获得硕士学位后,授业恩师李国鼎把他派到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深造。郝吉明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

“我们是中国对外发放的‘名片’,但这些‘名片’看上去并不那么起眼。”提起那段经历,郝吉明说,虽然存在着因求学经历曲折造成的年龄偏大、语言障碍严重、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但是他并没有退缩,废寝忘食的钻研也弥补了不足。

最终,郝吉明成为班里第一批通过考试的学生,尽管他比其他同学晚了一学期入学。担任导师的国际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专家利奇用赞赏的眼光告诉他:“中国留学生的形象在渐渐改变。”随后,郝吉明仅用一年半的时间顺利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学分之高在该系至今未有人突破。1984年,他成为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第一位从美国回校任教的博士。

“学海本无涯,唯勤是岸;青云岂有路,以志为梯。”这是郝吉明很喜欢的一句古训。多年来,凭借着这种勤奋和肩上的使命感,郝吉明立足中国,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在能源与环境、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研究领域结出了累累硕果。

围绕国家需求做科研

郝吉明一直致力于根据国家重大需求,找准研究方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满足百姓对蓝天的渴望。

郝吉明刚回国时,国内面临的主要是煤烟型污染问题,煤燃烧释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严重的酸性降雨给我国各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当时如何控制酸雨就成了主要研究内容。

他带领团队先后开展了华南、柳州和我国东部地区酸沉降控制规划与对策研究,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控制对策和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人总是随着时代进步,研究内容亦是如此。郝吉明适时提出了建立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推动了我国机动车污染防治的进程;深入开展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成因及控制策略研究,发展了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推动了我国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联防联控等。

在今天看来,郝吉明选择了一个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领域作为自己的专业,但他深知,选择这个领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压力和挑战都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唯一指引我前行的就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他所忧心的是,大气污染控制如何与现有的国情结合在一起,环境治理如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在从事大气污染控制的工作中,郝吉明有时会面对一些企业和项目负责人的责难。有的负责人甚至说,最不欢迎清华大学的郝吉明,有时候就因为他一句话,预算就多出了一个亿。“这样的话,我并不在意。真正让我感到不舒服的,是那些负责人以职工或当地百姓利益为名加诸到我身上的非议。”

这种矛盾并不少见,有时郝吉明也会自嘲:“何必呢,少得罪些人总是好的。”但是一旦遇到问题,只要研究结果是基于科学的调查数据和正确分析,他又会顶住所有的压力,坚持下去。

身心不离三尺讲台

在清华的校园里,郝吉明不仅是一位严谨的学者,更是一位和蔼的老师。郝吉明热爱着这三尺讲台。他认为:“师生之间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而教学是维系这种联系的纽带,也是师生沟通理解的途径。同时,老师也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在他培养的百余名研究生中,贺克斌是郝吉明非常欣赏的一位。如今,这位曾经的学生已经于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成为郝吉明团队中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当年中国工程院组织的新当选院士座谈会上,“责任”二字也出现在贺克斌的感言中:“要做到三个不能忘记,不能忘记肩负的责任,不能忘记帮助过自己的人,不能忘记需要自己帮助的人!”

在肩负繁重科研任务的同时,郝吉明还担任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同时还开设了本科生课程,主讲国家级精品课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他不仅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也始终站在教书育人的一线讲台上。因为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成效才是清华为大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希望我的学生首先要有爱国之心,这是新时代青年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前提,其次要有报国之志,再次要有建国之能。”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打赢蓝天保卫战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词之一,也成为郝吉明继续奋斗的目标。他介绍,目前有两个项目是当前工作的重心,一个是国家科技部“大气污染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另一个是总理专项基金支持的“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

在郝吉明看来,环境保护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他和他的团队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

(本报记者 金振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